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情况

农业观察: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儿?

日期:2022-10-2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而耕地又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我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有了新变化。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儿?如何建?成效又如何?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金秋时节,横山镇新寨村的层层梯田尽然金黄。又是一年水稻收割季,田间地头,收割机来回穿梭,好不热闹。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机械耕作的场景,早已司空见惯。

  “以前人工打谷,一天下来,只能收获两三挑稻谷。”新寨村村民全斗刚说,现在机器收割,一天可以收割二三十亩。

    横山镇新寨村党总支书记汪洪森说,从2020年开始,该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小块田变大块,同时还建设了耕作道和基耕道,修复了山坪塘,连通了水渠,水能够直接通到田头,大型机械也能直接进入田间作业。

    2019年,我区正式开启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指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

    区农业农村委农田建设中心主任舒鹏说,高标准农田是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情况来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明显提高:一是高标准农田的耕地质量明显提高,二是高标准农田的产出能力明显提高,三是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四是在资源利用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寨村的农田更加平整、土壤越发肥沃,加上基础设施的相继完善,机械化耕种已成为当地的常态。

    重庆百穗之香农机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袁礼说,他们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引进了很多先进设备,包括大型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区农业农村委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轲说,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机械化水平比一般非项目区的高15至20个百分点,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新型经营主体占比则比非项目区的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这些都表明,高标准农田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功不可没。

    值得一提的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升了农田质量,也为当地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新寨村村民张仲学说,现在通往田间的路修好了,方便了很多。

    高标准改造后的农田,地平整、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河畅通。这也吸引了不少新型经营主体前来发展相关产业。东溪镇巩固村就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功引进了多名业主。

    “整治前有1500余块小田,经过集中整治后,变为了380余块,增加种植面积100余亩,每块均在两亩以上,有些甚至达到了6亩左右。”东溪镇乡村振兴办主任徐远强说:“我们引进的业主,主要是高粱产业,总计800余亩,产量在40万吨左右,产值约120万元。”

    渝公宜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斌说,今年他们流转了800余亩地种植红缨子高粱,前3年给农户的地租是水田200块一亩、旱地100块一亩。

    如此一来,不少因劳动力缺失而撂荒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村民们不仅可以从土地流转中获得收益,还可以到基地耕作赚取工钱。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除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升了粮食产量,在抵抗自然灾害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8月以来的连晴高温天气,导致我区各镇街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有的地方农作物减产甚至达到了80%,然而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不但未减产,部分田块还实现了增产。

    横山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伟说,今年的旱情比较严重,部分农田已经干枯,没有经过改造的农田灌溉用水比较困难,而经过改造的农田灌溉用水,可以通过管道、沟渠直接送达农田,受到干旱影响较少,确保了水稻稳产增收。

    石角镇欧家村就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旱情之下,实现了稳产增收。欧家村党总支书记赵福奎说,今年欧家村一共实施了32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其中280亩水田、40亩旱地,都种上了农作物,水稻90%实现了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并且在今年这种大旱之年,该村的水稻还稳产增收,平均亩产达550公斤。

    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由于采用的是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方式,还极大节约了化肥、农药、人工等成本支出。截至目前,石角镇通过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区、镇、村、组四级联动机制,共建成一级化地块近3000亩。

    2019年以来,我区总投资1.465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1.31万亩。接下来,綦江除了要新建21.24万亩高标准农田外,还将针对老项目区展开“回头看”工作。

    区农业农村委主任曹长科说,他们将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新建、改造提升,实施改大、改水、改土、改路“四改”工程,在正沟田实行种养循环、提效稳粮;在两塝田实行水旱轮作、扩面增产;在旱地实行粮油轮作、提质提产。最终,实现“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    (原载《綦江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中心

新媒体矩阵

营商环境

微博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