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情况

綦江区草地贪夜蛾发生与防治建议

日期:2021-05-11

510日,区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员在我区赶水镇双龙村4社今年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玉米,比去年早发现30天,发生面积2亩左右,幼虫为3龄期,百株虫量最高为3头,平均0.5头。

一、危害与发生情况

草地贪夜蛾可危害80余种植物,以幼虫危害为主,危害玉米最为严重,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危害。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的特点,被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评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目前我区玉米处于拔节-喇叭口期,正是草地贪夜蛾危害最严重的生育时期,因此我区各街镇要加大普查力度,严防草地贪夜蛾在我区危害扩散蔓延。

二、监测与防控建议

(一)及时普查

各街镇务必密切关注周边虫情动态,及早安排开展灯诱、性诱监测,并组织开展大田普查,及时发布虫情预报,有效及时指导防控。

(二)及时防控

1)生态调控及天敌保护利用。可与非禾本科作物间作套种,保护农田自然环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发挥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控制优势,形成生态阻截带。

2)成虫诱杀技术。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诱杀;或者使用性诱剂每亩1个集中诱杀,注意及时更换诱芯。也可搭配使用食诱剂提升防治效果。

3)幼虫防治技术。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

(三)药剂防控

1、生物防治。在卵孵化初期选择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以及多杀菌素、印楝素等生物农药喷施。

2、化学防治。玉米田虫口密度达到10/百株时,可选用防控夜蛾科害虫的高效低毒杀虫剂(如氟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喷雾防治。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虫剂,延缓抗性产生。(綦江区农业服务中心 余化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中心

新媒体矩阵

营商环境

微博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