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情况

綦江区探索“林改+林产业”新模式 拓宽“两山”转化新路径

日期:2024-11-22

綦江区探索“林改+林产业”新模式

拓宽“两山”转化新路径

一是风展绿海如画,林间气象万千。近年来,綦江区以重庆市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为契机,成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专班,围绕“林改四问”,因地制宜创新开展“林改+林产业”探索实践,聚焦生态价值持续增长、林业产业强村富民、社会资本“上山入林”等结果导向,推动林业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充分释放森林生态价值,不断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加快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截至目前,綦江区先后办理林权证19.93万余本,引进发展企业100余家,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农户通过收取土地租金和参与项目分成、务工等方式,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包装储备的“探索开展疫区松树小班更新改造和松材线虫病疫木高附加值安全利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推动茶产业发展”2个项目成功入选2025年市级差异化改革试点。

“努力发挥林业在全区高质量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切实做到‘林改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走出一条独具綦江特色的林改道路。”綦江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二是盘活沉睡资源,实现生态价值新增值。阳春三月,走进东溪镇,漫山遍野的茶树吐露出幼嫩的新芽,散发着淡淡茶香。采茶工人穿梭在郁郁葱葱的茶山中,娴熟地摘下一片片嫩绿的茶芽。眼前的繁忙景象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曾经一度茶山荒芜、杂草丛生。

村社集体守着“金山”无收入的困境引起了綦江区林业局的关注。去年以来,綦江区林业局借助林权制度改革契机,协同东溪镇一起,通过明确“三权”分置,即明确种植茶叶林地权属问题,借助司法途径、现场调解、终止原承包人的合同、重新核办林权证等方式,解决历史权属纠纷问题;明确种植茶叶林地承包权由村集体统一完成承包协议签订;明确茶叶林地经营权,确定市场发展主体,签订合作协议,全力推动东溪茶产业发展。

一系列林改“组合拳”解开了制约茶产业发展的缰绳。截至目前,东溪镇已在白云寺村、巩固村、草坪村种植茶叶2000余亩,拥有綦江区新庄茶场等5家茶企业,打造出种植、加工、包装、销售全产业链,实现产值4000余万元,以“东溪白茶”为主的茶产业集群驶入发展“快车道”,加快迈向更大更广的市场。

“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了林地权属,促进林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让林农也吃下了“定心丸’,共享发展成果。”綦江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东溪镇茶产业集群带动当地常年务工人数200余人,采茶季临时用工800余人,群众务工收入约400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群众致富增收和农村经济增长,成为林权改革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案例。

三是引入龙头企业,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放眼綦江全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丰富的森林资源绘就了綦江山美水美的生态画卷。

据介绍,綦江全区林地面积167.25万亩,森林面积153.5万亩,森林覆盖率46.9%,林木蓄积量800万立方米(其中马尾松面积60.26万亩)。

6月,作为集松材疫木高附加值利用和林下产业发展的林业龙头企业-重庆优铭木业有限公司成功落地綦江工业园区。“公司之所以选择在綦江发展,一方面看中这里充足的原料供应;另一方面被綦江区林业局的招商真诚和有温度的助企服务所打动。”重庆优铭木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任秋说。公司已在园区租赁厂房1万余平方米,配置机械设备20余台,待正式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加工原木8万立方米,生产出口美国栅栏版4万立方米,建筑木方2万立方米,产值约2亿元,创汇约500万美元。

招商引资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近年来,綦江区林业局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林改为契机,主动将林业发展融入全区高质量发展“一盘棋”,通过招大引强,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作用,规模化培育特色林产业,纵深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深走实。

以重庆优铭木业有限公司为例。在公司落地之后,綦江区林业局一方面积极对接有关街道和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队伍,协助企业做好林地流转和疫木供给;另一方面密切对接企业需求,送林业技术进企业,及时提供林地流转、疫木加工、更新造林等多方面的技术服务,推动科技扶企、培育林业产业发展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目前,公司计划在郭扶镇、隆盛镇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流转集体林地2万余亩开展更新采伐,并已流转集体林地3182亩。下一步,公司将探索开展疫区松树小班更新改造和松材线虫病疫木高附加值安全利用,大力发展林药、林禽等林下产业,带动全区林业进一步提升森林资源利用水平。

四是推进融合发展,探索林业改革新举措。深秋时节,走进石角镇茶旅融合发展项目基地,放眼望去一垄垄茶树满目苍翠,微风拂过山林,泛起阵阵绿的涟漪,茶树林海组成了秋日乡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了加快推动林业资源转化为文旅资源,努力把“绿色颜值”转化为“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綦江区在石角镇新农村采取“国有林场+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协调国有林地和村民集体林地500余亩发展茶叶经济,同时利用周边丰富森林资源,打造露营基地、“林间餐吧”等,通过茶旅融合发展拓宽“两山”转化新路径。

去年,新农村茶旅融合项目吸引乡村游客近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00余万元,带动农产品收入300余万元,新农村也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山上能种树,山下能种茶,山间能旅游。分类经营,丰富产品,提高林业空间利用效率,成为綦江区探索完善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一个缩影。从卖木头,到卖林下经济产品,到更大范围的林业生态产品,林业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不断拓宽。

今年,綦江区印发《重庆市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綦江区2024年工作计划》,明确到2024年底,林地数据库建设完成率达到90%,全区林地亩均产值实现2490元,林农来自林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0元。

如今,广大林区在“林改+林产业”的推动下焕发出蓬勃的活力,一幅生态美、百姓富的美好画卷正在綦江集体林区徐徐展开,更绿更美的广袤森林逐渐成为全区改革发展的活力源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中心

新媒体矩阵

营商环境

微博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