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綦江区推进交通强区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在綦市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綦江区推进交通强区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3月31日
綦江区推进交通强区建设实施方案
(2021—2025年)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交通工作,推动交通强区建设,根据全市交通强市建设工作推进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建设交通强市目标任务,以高标准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试验区、全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知名康养休闲目的地、重庆重要红色文化高地建设为己任,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好先行引领、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做好服务保障、为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提供交通支撑、为推动綦万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发展夯实交通基础、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交通强市建设贡献綦江力量。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定位,加快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建成重庆南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实现“半小时重庆中心城区、半小时綦江、1小时主城都市区”。
展望2035年,全面形成“234”铁路网〔即2条高速铁路(渝贵高铁、渝桂高铁)、3条市域铁路(市域铁路C5线、市域铁路C11线、三万南铁路)、4条干线铁路(渝贵铁路、川黔铁路、涪柳铁路、万关赶习铁路)〕和“两横四纵多联”高速公路网(即横向高速通道包括北部横向高速通道和中部横向高速通道,其中北部横向高速由江綦高速、綦江绕城高速与万正高速构成,形成綦江城区串联三环方向大通道;中部横向高速通道为江津—綦江—万盛—桐梓高速,为中部地区东西向交通大通道;纵向高速通道分别为渝赤叙高速、渝黔高速、渝黔扩能、安习高速,形成辐射渝南黔北地区纵向交通大通道;多条联线高速包括打通至丁山至中峰高速、三江至石角至南桐高速、青年至黑山至丛林高速、江南机场高速、扶欢至东溪至丁山至寨坝高速等),形成2个“半小时”交通圈(即半小时重庆中心城区、半小时綦江交通圈)和2个“123”交通圈〔即“123出行交通圈”(1小时主城都市区、2小时两群主要城市、3小时环渝主要城市)、“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全面建成支撑起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现代化都市圈等国家大战略的重庆南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重庆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周边的战略支点城市。
三、重点任务
(一)建设重庆南部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网
1.加速打造多层次轨道交通网。坚持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积极谋划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扎实推进关坝铁路专用线建设。配合推进渝贵高铁项目前期,尽早开工建设。积极开展三万南铁路改造前期工作和研究论证市域铁路(城轨快线)、川黔铁路改造、涪柳铁路等项目。谋划储备铁路二环线、渝桂高铁等项目,努力构建“234”铁路网络,基本建成重庆南向铁路枢纽。
2.建设互联互通高速公路网。扩展出境高速通道,构建“两横四纵多联”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渝黔高速扩能项目。开工建设渝赤叙高速、安习高速等项目。积极开展渝黔高速原路加宽(南环—綦江段)、綦万高速(三江—石角—万盛线)、綦江绕城高速公路、江綦万桐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储备谋划渝黔高速原路加宽(綦江—崇溪河段)等项目。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8公里,加速形成结构完善、功能优化的高速公路网络,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3.构建发达完善快速干线网。建设完善的干线网、快捷高效的“城郊衔接”网,全面提档升级普通干线公路。建设綦江城区—主城、永桐新城—主城快速通道,实施G210和G353部分路段改线、S534白云观至石角、石梁至永城至蒲河等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干线公路通行能力显著提升,普通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比例达到82%,街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100%。
4.建设覆盖广泛农村路网。拓展农村公路覆盖面,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水平,升级改造200公里重要县乡道,新建500公里农村通畅工程,在具备条件的村民小组实现通畅率100%的基础上,努力再争取实施700公里通畅工程。开展农村公路示范建设,打造一批“最美农村路”,创建一批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街镇,积极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县。
5.打造宜航宜业綦江水运网。充分挖掘綦江作为长江一级支流黄金水道潜力,整合腹地资源,深入研究论证綦江梯级渠化项目,同步谋划北渡作业区建设,努力形成集航运、防洪、产业、景观等功能于一体的綦江水运网。
(二)打造便捷高效运输服务体系
6.构建城乡一体综合客运体系。规划布局以永桐站、綦江北站、綦江东站为核心,铁路三江站、赶水东站为支撑的“三主两辅”综合客运枢纽。积极推动直升机停机坪前期论证和江南机场开工建设,强化综合客运枢纽、内陆无水港与江南机场等航空枢纽联系。积极推动利用富余铁路运力开行公交化列车。优化城区公交线网,创新旅客运输模式,完善公交运营管理机制,建设一批公交停车保养场、公交首末站,助推城市公共交通品质提升。加强农村客运支持保障力度,支持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推进城乡客运网络有序对接,构建以城区中心为辐射、分级多类的城乡公交线路网,实现乡镇公交覆盖率100%,全面建成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区。
7.打造集约高效货运服务体系。坚持变交通枢纽优势为产业集聚优势、变通道区位优势为物流发展优势,加快构建“2+2+3+N”物流枢纽格局(“2”即赶水、永桐内陆无水港2个主枢纽,“2”即北渡、三江2个次枢纽,“3”即通惠、扶欢、安稳3个三级枢纽,“N”即多个物流配送中心、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村级物流便民服务点)。发挥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和货运场站资源优势,推动货运物流高质量发展,做实做强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品牌。深入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研究论证北渡、永城多式联运货运物流基地和扶欢、赶水通用集散型货运站场,积极推进渝南货运枢纽建设。
(三)打造多元融合交通产业体系
8.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红色旅游、康养旅游、古镇旅游、乡村旅游为支持重点,围绕“一轴两核四组团”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一轴”即全域旅游发展主轴,“两核”即城区旅游发展核、东溪古镇旅游发展核,“四组团”即红色文化研学组团、康养旅游度假组团、古镇文化体验组团、农旅融合休闲组团),打造一批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老瀛山环线、长田自然保护区旅游环线、东溪古镇旅游环线等一批连接景点、环绕景区的旅游公路,构建“串珠成链”的交通旅游大格局。积极推动“站运游”一体化建设,探索“车票、门票、酒店”等一站式旅游客运服务产品。挖掘培育一批凸显綦江特色、交通文化的国省县道公路服务中心或公路驿站,促使交通旅游深度融合。
9.推进交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围绕全区工业空间布局,论证实施S207隆盛至温塘、扶欢至关坝高速路口等一批园区连接线,谋划推动中心城区至綦江至万盛等非收费物流通道建设,推进产业园区、客货枢纽与铁路专线、干线公路快捷联通,构建多式联运、多种运输无缝换装货物流通方式,支撑全区“一廊、六园”产业发展格局(“一廊”即:綦万创新经济走廊,“六园”即:北渡—升平产业园、桥河工业园、通惠食品加工产业园、永城—南桐现代制造业产业园、关坝—扶欢循环经济产业园、金桥—隆盛临空产业园等六大园区),助力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0.推进交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积极对接全区构建“325”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3”即粮油、蔬菜、生猪三大保供产业,“2”即萝卜、辣椒两大优势产业,“5”即草食牲畜、特色林果、生态渔业、中华蜜蜂、中药材五大特色产业)、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目标定位,推动实施一批乡村振兴产业路、重要县乡道升级改造,助力特色效益农业打造,发挥交通服务“三农”作用。
11.推进交通与邮政融合发展。完善区、镇、村三级物流体系,打造集客运、物流、邮政、电商等为一体的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或服务点。推广“客货同网”,利用街镇公交、农村客运班线网络和客运站资源,实现小件快递进出农村、农产品进城的双向便捷运输,缩短中转时间,降低运输成本。
(四)打造高量优质交通发展体系
12.打造高效融合智慧交通。推动先进信息技术应用,逐步提升公路、桥梁、站场等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造、养护、运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水平。建设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综合监管平台和智能公交站台,实现城区范围内公交车辆实时智能化调度。推动建设交通大数据智能指挥管理中心,全面形成“1中心5系统”交通安全应急体系(即交通大数据智能指挥管理中心,交通非现场执法系统,交通项目建设监控智能管理监控系统,危险路段实时监控及预警系统,公交智能化出行服务系统,桥隧健康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和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平台化监管,枢纽站场视频监测覆盖率、重点运输车辆监测覆盖率达到100%。
13.建设低碳生态绿色交通。坚持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交通基础设施设计、建设、养护和运营全过程,持续推动建设“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航运”。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持续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在具备条件的道路划设高峰时段公共汽车限时专用车道,保证公共汽车优先通行,提高运行效率。继续推广纯电动客车、纯电动货车在交通运输装备中的应用,适时推广轻动力车辆,力争每年新增和更新公交、出租车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到100%。加快区内充电桩的布局规划建设,力争公交车辆充电桩“车桩比”达到2:1。
14.打造坚实可靠平安交通。坚持把安全贯穿交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不断提高交通网络可靠性和应急保障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交通运输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公路安防工程建设和地灾整治,实施以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为重点的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200公里,改造危桥危隧40处,全面提升公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加强道路运输、水路、公路应急队伍建设,建成綦江水上应急救援中心,全面提升交通应急救援水平。
(五)打造协调高效行业治理体系
15.推进精品优质工程建设。建立公路建设市场信用评价体系,修订完善《綦江区普通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四好农村路”(通组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村级公路通畅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办法》,促进公路建设从业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加大工程质量监管力度,规范从业单位履职行为,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推动创建一批品质工程、示范工程。
16.建立建管并重管理体制。坚持“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理念,加强日常养护力度,推动全区路况水平提质升级,实现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达到85%以上,普通省道优良路率80%,普通国省道平均路面使用性能达到90%以上。实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老旧桥梁改造,实现普通国省道一二类桥梁占比达到90%以上。全面落实农村公路巡查、处置、销号、复核管理流程的区、镇、村三级“路长制”工作,形成权责清晰、齐抓共管、高效运转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有序推进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因地制宜推广“沿线受益群众养护+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专业化企业”等养护模式,提升公路管养水平。
17.打造规范有序法治交通。持续深化依法治交,健全交通运输领域行政权力制约、监督、评价机制,认真落实接受人大代表质询、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制度机制,切实加强行政复议、行政调解和行政应诉工作。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要求,落实普法责任制。坚持执法为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刀刃向内、坚持标本兼治,紧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继续推进“四基四化”建设,不断改进和优化交通运输执法工作,巩固深化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成果,实现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规范化长效治理。
18.塑造有为有效交通形象。完善政府购买公共交通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建立与运营安全、服务质量和运营成本挂钩的财政补贴机制。统筹推动巡游车转型升级和网约车规范发展,健全完善网约车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推进班线客运转型发展,积极培育中短途道路客运市场,大力发展包车客运、旅游客运短途驳载等特色客运业务。推行预约响应式农村客运模式,解决农村地区运力供需不平衡问题。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19.成立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交通强区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交通强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交通局,具体负责全区加快交通强区建设日常相关工作。(牵头单位:区交通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经济信息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应急局、区林业局等)
20.建立重大项目要素保障的“首席代表”责任制,明确区级牵头领导,部门主管领导、具体经办科室,优化完善交通建设审批协调工作机制,实现“有困难找代表”工作机制,消除项目前期推进、中期实施、后期管理的“玻璃墙”“天花板”,形成清新顺畅、同心同向的项目推进和保障机制。(牵头单位:区交通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应急局、区林业局等)
(二)加强规划衔接。
21.建立健全规划衔接机制,形成中长期规划为引领、五年规划为路径、实施方案为支撑的综合交通规划体系。优先支持交通项目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加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在生态管控空间中的预留预控,在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和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中,强化与各类交通项目规划建设的有效衔接,通过正面清单、约束清单等多种形式,落实线性交通工程廊道预留和线位动态调整政策。(牵头单位:区交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林业局)
22.强化部门规划政策信息共享和项目策划生成,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编制阶段,负有审批职责的部门主动提前介入,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平行作业,就审批有关的重要节点、控制条件、否决因素、交叉工程、文物保护、耕地保护、城镇边界、生态环境保护、河道和水利工程等提前做好协同论证。(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利局、区文化旅游委、区林业局、区交通局、区住房城乡建委,交通实业公司、各园城公司,各街镇)
(三)加强资金筹集。
23.全力全面向上争资争项目。在统筹用好交通“切块资金”基础上,充分利用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綦江—万盛一体化发展规划》等上级规划,积极向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委、市交通局、市口岸物流办等多部门争资金、争项目,支持綦江、万盛一体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和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打造重庆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周边的战略支点城市。(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交通局,配合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商务委,交通实业公司、各园城公司)
24.强化区级财政资金保障。在兜牢“六保”底线基础上,紧盯全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短板,集中资金优先支持一批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配套落实交通项目建设和管护资金。同时,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不得挪用、骗取套取资金。(牵头单位:区财政局,配合单位:区国资委、区交通局,交通实业公司、各园城公司)
25.探索多向融资模式。推进资产证券化融资,积极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率先支持全区交通不动产确权登记、评估作价、授信发券。积极发挥国家政策性银行、西部陆海新通道融资服务平台等金融机构或平台作用,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全区重大交通基础建设。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力度,稳步实施社会资本合作(PPP)等融资方式,推进具备开发价值的矿产、旅游、物流等资源特许经营权益作为投资作价、评估授信,作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政府投资部分。(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交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区国资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商务委,交通实业公司、各园城公司)
26.探索土地增值收益反哺交通。探索公路沿线商业开发用地、旅游地产用地按增值收益一定比例计提制度,创新建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专项资金,专项反哺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维护。(牵头单位:区财政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交通实业公司、各园城公司)
27.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政策支持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用好专项债券作为资本金政策,广泛吸收社会闲置资金,优先支持全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争取更多债券规模用于全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牵头单位:区财政局、区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区国资委、区交通局,交通实业公司、各园城公司)
(四)加强用地支持。
28.用活用好用足先行用地、临时用地、分期分段审批等支持性政策,市级重点交通项目若为线性工程,其控制性节点工程可单独设计并报批建设用地。同时,加强重大交通项目临时用地保障,建立临时用地复垦管理制度。(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区林业局,交通实业公司、各园城公司,各街镇)
29.支持乡村交通建设行动,对宽度8m及以下,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主要用途的农村公路,按照农用地管理,不办理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但不可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占用一般耕地需落实“进出平衡”。(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区生态环境局、区林业局,各街镇)
(五)加强资源配置。
30.加强交通工程建设砂、石资源保障,支持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在批准的占地红线范围和施工工期内临时采挖砂、石资源且用于本工程建设的,不办理采矿许可证,不缴纳资源补偿费。在保证河势稳定、行洪安全、通航安全、航道条件不受影响及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按照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科学布局河道开采区域,提高河道砂石开采量,保障河砂资源市场供给。(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水利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交通局,交通实业公司、各园城公司,各街镇)
31.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单位在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沿线及周边储备土地,直接从事或参与土地综合利用和开发,探索站城、站地融合发展新模式,强化交通基础设施“造血”功能,增强交通投资可持续性、连续性。(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交通实业公司、各园城公司,各街镇)
(五)完善行业标准。
32.加强公路治超管理政策研究,强化源头监管,落实部门职责,推进科技、信用治超。继续深化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县、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街镇创建,推进区、镇、村三级“路长制”落实落地。(牵头单位:区交通局,各街镇,配合单位:区公安局)
附件:1.綦江区“十四五”交通建设重点项目表
2.綦江区2022年交通建设项目计划表
附件下载:
一图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