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綦江区“十四五”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綦江区“十四五”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规划2020-2025年)》已经第三届区人民政府第14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813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綦江区“十四五”渝黔合作

先行示范区建设规划














20228

前 言


綦江区地处渝黔通道主轴,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习水县等区域接壤,是重庆主城都市区南向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全市人口和产业发展重要承载地、重庆“南大门”、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门户”,也是贵州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必经之地,在服务渝南黔北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要素高效流动、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地位。

20184月,渝黔两省市签署《重庆市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协议》,强调要深入推进渝黔合作,更好推动两地高质量发展、造福两地人民。同年底,渝黔两省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綦江是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的“桥头堡”“核心区”2019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重庆时提出,重庆要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2020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支持綦江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和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打造重庆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周边的战略支点。《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綦江加快建好重庆“南大门”。綦江区第三次党代会审议的《勇担新使命砥砺新征程奋力开创“多彩綦江·创新之城”美好未来》明确提出全力打造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区域合作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渝黔两省市推进渝黔合作的决策部署,特编制《重庆市綦江区“十四五”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綦江区全域,推进与遵义市及毗邻的桐梓、习水等黔北地区合作发展,同时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线战略要道,有效联动拓展重庆都市圈与黔中城市群的交流合作。

本规划是指导綦江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文件,是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7

第一节 发展基础7

第二节 机遇挑战8

第二章 总体思路9

第一节 指导思想9

第二节 基本原则10

第三节 发展目标11

第三章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13

第一节 构建高效便捷现代交通运输网络13

第二节 强化区域能源保障合作15

第三节 提升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16

第四节 协同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16

第四章 推动区域产业协作共兴18

第一节 大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18

第二节 合力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集群20

第三节 推动渝南黔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23

第四节 推动渝南黔北商贸物流协同发展27

第五节 推动跨区域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28

第五章 强化生态环境共治联保30

第一节 加强区域生态同保共育30

第二节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协同监管机制31

第三节 走深走实“两化”发展新路32

第六章 促进更高水平开放合作32

第一节 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33

第二节 共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33

第三节 强化同黔北毗邻乡镇合作交流34

第四节 合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36

第七章 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38

第一节 推动优质教育共建共享38

第三节 共推区域文化繁荣发展40

第四节 强化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联动41

第五节 推动社会治理方式创新42

第八章 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44

第一节 强化制度体系协同对接44

第二节 推进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44

第三节 完善多层次多领域合作机制45

第九章 保障措施46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46

第二节 加强政策保障47

第三节 强化督促落实47

第四节 扩大社会参与48


  1. 规划背景


第一节发展基础

区位交通优势凸显。綦江区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结合部,与黔北地区同属大娄山脉,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渝黔经济带的联结点,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经贵州进入重庆第一站,境内川黔铁路、渝贵铁路、渝黔高速、渝筑高速、三环高速、210国道等纵横交错,与重庆中心城区、周边区县及贵州联系十分便捷,已构建起30分钟重庆中心城区、2小时贵阳的通勤圈,是渝南黔北区域性交通枢纽和重要物资集散地。

综合经济实力突出。綦江产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巨大,具有较强的集聚辐射效应。“十三五”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均处于渝南黔北地区前列,2020年成功创建市级高新区,产业综合承载能力和集聚能力强,是渝南黔北区域的经济“火车头”

区域合作基础良好。自上世50年代,中央划分西南经济协作区,便开启了渝黔两地合作的篇章。2004年、2011年和2018年,重庆市与贵州省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整体推进两地经济社会深入合作。2012遵义市、桐梓县、习水县分别与綦江区缔结成为友好城市和友好区县,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开发利用、社会综合治理、文化旅游合作等领域建立了合作交流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社会民生交流密切。綦江与黔北地区情谊深厚,社会民生交织紧密。在教育领域,组建了渝黔毗邻小学联盟,共同推进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在医疗领域,成功组建渝南黔北边界区域医疗联盟,共建新农村合作医疗协作区,群众实现就近就医无障碍。在社会保障领域,共同深化“放管服”改革,与桐梓等地区积极推进行政审批“跨省通办”,实现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续接“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


第二节机遇挑战

发展机遇。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叠加,为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带来新支撑。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有利于綦江依托国家战略势能,全面承接重大项目、重大改革事项落地,这将为渝南黔北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全方位参与国内国际合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助推渝黔两地实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合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深入实施,为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带来新契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赋予綦江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和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重要使命,必将为綦江打造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带来诸多政策利好、投资利好、项目利好,不断释放綦江在渝黔合作中的战略潜能,加快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定位,为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带来新动力。重庆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着力将主城都市区打造成为全市产业升级引领区、科技创新策源地、改革开放试验田、高品质生活宜居区,綦江作为主城都市区南向重要战略支点、重庆“南大门”,有利于承接重庆中心城区功能转移和发挥对黔北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助推与黔北地区加强商贸物流、招商引资、产业协作等领域的广泛合作。

面临挑战。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全球化趋势放缓,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蔓延,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当前綦江区与黔北地区推进合作共建的基础较为薄弱、产业融合协同不足、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健全,这些都给綦江打造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带来较大挑战。


  1. 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区域合作的战略部署,以及渝黔两省市推进渝黔合作的决策安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与黔北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作共兴、生态环境共治联保、对外开放协同联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体制机制协同创新,加快建设渝南黔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深入推进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成为渝黔合作“桥头堡”“主阵地”,打造西部地区跨区域合作的新典范。


第二节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积极推动更高层次开放。整合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应用与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释放区域创新发展活力。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共筑大娄山生态屏障,提高用地、用水、用能效率,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共享包容,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改善民生为价值取向,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加大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统筹协同,合作共建。坚持“渝黔一家亲”思维,发挥比较优势、坚持错位发展,优化整合区域资源,加强交通、产业、环保、民生政策协同对接,主动改善合作环境、深化合作内容、落实合作措施,实现互利共赢。


第三节发展目标

2025年,綦江区与遵义、贵阳等重点地区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先行先试取得重大进展,打造重庆主城都市区辐射带动渝南黔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取得重大突破,重庆“南大门”的功能明显增强,成为重庆都市圈对接黔中城市群和遵义都市圈的“门户枢纽”。

通道资源整合先行示范,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门户”强化渝南黔北区域间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路网建设,基本建成渝南黔北综合交通枢纽,串联黔北地区重要的城镇、园区、景区,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商贸物流产业、旅游业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科学布局,推动通道资源转换为通道经济,形成大交通、大红利、大合作的典范,共同服务和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

产业协同联动先行示范,打造绿色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地。在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装配式建筑、新能源、食品健康、商贸物流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推动上下游产业配套协作,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深入挖掘开发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共建旅游线路,共塑旅游品牌,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共建以红色教育、生态避暑、康养度假、运动休闲为特色的渝南黔北重要红色文化高地和知名康养休闲目的地。

生态文明共建先行示范,打造渝南黔北美丽幸福家园。强化长江“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统筹区域生态环境共防共治,以“两山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协同监管和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更加完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合作共建大娄山生态屏障取得重大成效,共同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发挥好示范作用。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先行示范,打造渝南黔北公共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发展示范区取得重大突破,带动渝南黔北地区教育、医疗卫生、全民健身、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推进毗邻区域人人享有均等、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高品质生活充分彰显。

体制机制创新先行示范,打造川渝黔跨区域合作样板区。区域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跨区域的共建共管、利益共享、科技合作、产业协作、社会共治等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促进资源、技术、市场、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基本实现自由流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诚信社会建设成效明显,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激发。

2035年,綦江区全面建成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现代产业体系趋于成熟,开放型经济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全面建成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成为名副其实的重庆“南大门”,重庆主城都市区辐射带动渝南黔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功能显著提升,成为西部地区跨区域合作的新典范


  1.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统筹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打造渝南黔北综合交通枢纽,提升能源协同保障能力,强化水安全保障,加快构建互联互通、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节构建高效便捷现代交通运输网络

合力畅通铁路运输大通道。积极推进渝贵高铁、广涪柳铁路建设,高效融入国家铁路主通道,构建川渝黔“高铁环线”。研究推动渝桂高铁建设,加快推动川黔铁路、万关赶习铁路、三万南铁路改造增效,提升铁路大宗货物运输能力。加快建设重庆南向铁路枢纽,依托川黔铁路赶水站、赶水北站(陈家坝站)等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集结站和编组站,提升对黔北地区交通辐射能力。推动重庆中心城区至綦江万盛城轨快线(市域铁路)开工建设,推进市域铁路C11线(铁路二环线綦江至永川段)建设,打造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

加密区域公路网络。加快推进渝黔高速原路加宽(南环至綦江段)、安习高速、渝赤叙高速、重庆中心城区至綦江—万盛快速路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綦万正高速、江津—綦江—万盛—桐
梓高速等项目前
期工作,研究论证渝黔高速加宽(綦江至崇溪河段)、渝筑高速(永城段)改线、扶欢至东溪至丁山至寨坝高速、打通至丁山至中峰高速等项目,加密省际出境通道,形成辐射渝南黔北地区纵向交通大通道。完善区域公路交通网络,推进一批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建设,推动与黔北毗邻地区县道乡道连通,共同打造一批美丽乡村路,全面打通区域“断头路”,促进毗邻地区形成零障碍、无缝隙的交通体系,提升渝南黔北地区互联互通水平。

3-1:交通基础设施图

共建便捷高效的区域运输服务体系。加快构筑层次明晰、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的铁路、公路客运枢纽体系,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加密重庆中心城区—綦江—遵义公交化列车。依托赶水东站毗邻黔北的区位优势,吸引黔北居民中转乘车。推进綦河航运综合开发,构建与长江黄金水道高效连接的绿色水运通道,推进公铁、公水、铁水等多式联运,提升铁水货运比例,优化货运结构。加快推进渝南黔北区域公交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毗邻乡镇间开行常态化公交线路。


第二节强化区域能源保障合作

优化能源供给渠道和供应结构,积极对接六盘水、桐梓、习水等地大中型煤矿,有序推动“黔煤入綦”,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能源保障基地。持续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提升锅炉节能水平,推进以电代煤、以气代煤,逐步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与黔北地区协同推进页岩气智能化勘探、开采和利用,统一谋划布局一批CNGLNG储备充装站,共同打造渝黔页岩气智能化开发基地。与黔北地区强化地热能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合作,加大主要城镇区域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应用及试点中深层地热能多元化梯级综合利用。与黔北地区共同开展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共建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共同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培育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建设一批风电基地,加快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探索推动新能源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推进蟠龙抽水蓄能电站早日建成发电,加快推进蟠龙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开工建设。加快完善区域电网主干网架结构,强化区域间电网对接,提升区域电源支撑和供应能力,保障区域电网安全。探索开展风光水储一体化建设,增强电网分布式清洁能源接纳能力,实现新能源平稳、可靠、安全入网。强化能源体制改革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推进能源体制机制创新改革。


第三节提升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毗邻地区水源工程建设,开工建设藻渡水库、獐狮坝水库等大中型水源工程,研究储备安江水库、马龙水库、青明堂水库、召台水库、金竹水库等重要水源工程并加快推进前期工作,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等利民惠民工程,配合推进渝南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形成多源互补、区域互通、互为备用、集约高效、保护优先的供水水源保障和利用体系,解决区域工程性缺水问题,助推毗邻地区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合作推进綦江河防洪整治、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山洪沟治理等工程,适时推进洋渡河、丁山河等河道综合治理。完善区域水文监测预报预警系统,推进水文监测站、预警监控站点等建设,构建洪涝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第四节协同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共同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通信网架结构,共同建设区域内路由丰富、网架坚强、服务高效的新一代通信网,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基础设施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在区域内统筹布局数据中心、灾备中心,完善基础设施联网智慧功能。共同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与两江新区、贵安新区联手打造一批智慧工厂、智慧农场、智慧服务业态,共同推出一批智慧生产解决方案,强化与桐梓“中国水谷”产业园合作,推广智慧水务发展模式。共同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产教融合基地、西部信息安全谷建设,推进教育实训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专业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教基础设施在綦江落地,与黔北地区共同推动科学研究、科学教育和产业创新发展。

专栏3-1: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交通:推进渝贵高铁、重庆中心城区至綦江万盛市域(郊)铁路、市域铁路C11线(铁路二环线綦江至永川段)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川黔铁路改造、广涪柳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研究论证渝桂高铁、万关赶习铁路等项目;推进渝黔高速原路加宽(南环至綦江段)、安习高速、重庆中心城区至綦江—万盛快速路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綦万正高速、江津—綦江—万盛—桐梓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研究论证渝黔高速加宽(綦江至崇溪河段)、打通至丁山至中峰高速、渝筑高速永城段改线、扶欢至东溪至丁山至寨坝高速等项目;推进篆塘—坭坝、丁山—寨坝、丁山—坭坝、赶水—藻渡、赶水—坡渡快速路、大罗至江习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大荣公路—习水县大坡镇)、大罗至梨园坝出境公路改扩建工程(大梨公路)、打通至梨园坝路面改造、石壕万隆至正习高速连接道、S307温塘至贵州坭坝升级改造工程、綦江区县乡道改造工程等干线公路项目;推进赶水综合客运站、石壕直升机停机坪等运输服务项目;力争开工綦河航道梯级渠化(江口至桥河段),积极推进綦河航道梯级渠化(桥河至赶水段)前期工作。

能源: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能源保障基地、东溪及丁山核心区页岩气综合开放利用产业园、风电合作开发、光伏合作开发等。

水利:藻渡水库、獐狮坝水库、马龙水库、青明堂水库、安江水库、马龙水库、召台水库、金竹水库等水库项目,綦江河防洪工程、洋渡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丁山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双坝河小河流整治工程、观音河河道治理工程、玉明河大罗河段综合治理工程,石壕镇至打通镇输水管道工程、石壕镇河口坝至獐狮坝输水管道工程、安稳场镇供水改扩建工程、打通镇大罗供水改扩建工程等。

新基建:渝黔大数据协同创新平台、国家信息安全检测中心西南检测站、新基建网络安全攻防靶场、容灾备份IDC中心、冷热混合灾备数据中心、中新数字经济产业园、腾讯云科创中心等。

第四章推动区域产业协作共兴


坚持发挥优势、塑造特色、形成规模,注重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集聚,全面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形成高效分工、梯度互补、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大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协同打造创新平台。推动綦江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承接两江新区、贵安新区创新资源外溢,加快打造产业创新平台,围绕渝南黔北地区产业主攻方向,争取与黔北地区共同设立产业创新中心、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要素,建立渝南黔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合力打造工业互联网渝黔数据中心,搭建渝黔大数据协同创新平台。

加快培育创新力量。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共同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牛羚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为技术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规上工业企业逐步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鼓励大中型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行业竞争优势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加强企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培育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推动渝南黔北地区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优化区域创新生态。落实“重庆英才计划”“智创綦江”人才项目,对接“引人聚才·智汇遵义”行动,实施统一的人才政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与黔北地区共同编制发布紧缺性创新人才需求目录,协同引进领军型、高层次、紧缺型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推动科技专家库共享共用。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健全多元化、跨区域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深化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试点,推动优质科技企业“上规”“上云”“上市”。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打造高水平创业孵化平台、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和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专业机构+风险投资”综合孵化模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二节合力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积极推进产业承接合作。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机遇,争取两省市支持区域转型发展,共同承接东部地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转移,构建“市场+产品”“总部+基地”“研发+制造”等合作模式,共建跨区域合作产业园,发展“飞地经济”,共建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共建以电解铝和再生铝为基础的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完善铝加工上下游产业链协作机制,强化与桐梓、习水等毗邻地区产业协同发展,引进贵州富余原铝,延伸铝精深加工产业链,共同争取西南铝业等国内知名铝精深加工企业在区域内落地产业项目,加快构建200万吨级再生铝产业,共建西南重要铝加工基地。引进和培育高端轻金属材料核心关键技术项目,引导企业组建铝合金材料实验室或研发中心。积极对接黔北地区钛及锰产业,协调推进高端铝合金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项目落地,共同开发铝合金材料。拓展高端铝材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应用,构建新能源汽车用铝、电子电器用铝、装配式建筑铝制品等铝产业链,打造西南地区重要的铝配件生产基地。

共建以汽摩整车及零部件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产业。发挥綦江汽摩整车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强与遵义高新区等园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联合打造汽摩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完善汽车电子、智能仪器仪表等新能源电控系统配套,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引进培育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共同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矿山设备制造产业,推进页岩气井口装置、仪器仪表、钻井辅助设备、煤电采掘设备等配套装备开发投放,推动重庆松藻煤电公司拓展非煤机械制造、设备租赁、建筑安装、煤炭储运和产品贸易等业务版块。

共建以信息安全为特色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抢抓“东数西算”成渝枢纽节点建设机遇,以创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为契机,共同推动信息数据资源共享互用,联合打造异地灾备数据基地,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息安全软硬件、信息安全服务、自主可控产品及服务等网络安全新业态,打造集安全芯片、安全智能终端、安全技术咨询、产品检测认证等于一体的西部信息安全谷,强化与两江新区、贵安新区、临港遵义科技城在电子信息产业资源外溢、功能配套、产业承接等领域合作,重点发展信息安全软件、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全面提升綦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的产业集聚能力。依托重庆移通学院綦江校区资源,积极推进渝黔大数据人才交流合作,打造信息安全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建立渝黔工业大数据平台,推动特色行业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加快打造智慧园区。

共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重庆新型建筑智能建造产业园建设,构建1000万吨水泥、1000万吨精品骨料及1000万立方米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产业体系,强化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细分领域合作,带动区域石材精深加工、新型建材、智能家居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共同打造西部新型建筑材料基地。推动扶欢循环经济产业园与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习煤集团合作,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煤电化工产业,延伸精细化工产业链,打造渝黔煤电化工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依托重庆(綦江)食品工业园区,联动习水农特产品工业园区等黔北以农产品加工为特色的园区平台,引导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集聚,共同打造渝南黔北知名绿色生态食品加工产业基地,加强在调味品、畜禽、白酒等细分产业领域开展精深加工合作,促进打通、石壕、赶水、安稳10万亩红缨子高粱基地建设,加快承接贵州茅台镇酿酒企业转移,高标准打造酱香型白酒产业园,共同做强做优区域消费品工业产业链。

专栏4-1: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

铝及铝精深加工:强化渝南黔北地区铝精深加工产业合作,形成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加强与贵阳铝镁设计院合作,引进和培育高端轻金属材料核心关键技术项目,共同开发铝合金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聚焦新能源电控系统与齿轮生产关联度较大、产品层级较高的细分领域,共同引进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企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仪器仪表等核心零部件,为重庆、成都、贵阳等地的整车厂提供配套。

电子信息:加强与贵安新区、两江新区合作,推动数据资源高效流通、数字产业协同互补,共同开展网络信息安全前沿技术和基础学科研究,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产业链,打造西部信息安全谷。

装配式建筑:推动南部四镇与桐梓县羊磴石材产业园、松坎砂石产业园和尧龙山综合建材产业园合作,共同开发石材资源,推进矿渣、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发展新型节能环保类建材,实施渝黔建材品牌培育计划,提升渝黔建材产品知名度。

精细化工:推动扶欢循环经济产业园与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习煤集团合作,加快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煤电化工产业,培育发展页岩气钻井液、压裂液添加剂等应用精细化工产业,拓展延伸煤化工及页岩气化工等产业链。

食品健康:推动綦江方竹产业与桐梓等地方竹产业合作。加强綦江食品产业与桐梓、习水等地花椒、辣椒产业合作,强化辣椒、花椒精深加工,打造全国知名调味品产业原料基地。


  1. 推动渝南黔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聚力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精品。推动“旅游+红色”融合发展,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王良故事,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綦江主体区建设,实施一批红色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项目,创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强化与遵义会议会址、桐梓娄山关等景点联动协作,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綦江主体区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遵义片区共同打造国家长征文化公园旅游带,举办红色文化研讨会、红色旅游博览会、推介会,共同融入川渝黔红色旅游金三角,共同打造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依托区域内红色文化资源,联合打造一批展示长征文化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的红色培训产品,探索推动红色教育培训产业化发展。

合力开发生态康养旅游精品推动“旅游+康养”融合发展,以横山、古剑山、高庙坝、丁山、大罗等为依托,按照全域旅游创建标准,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开发休闲养生、康体养生、乡村度假等业态,推动横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高庙、丁山创建市级旅游度假区。共同开发桐梓尧龙山、桐梓黄莲、习水飞鸽、丁山湖、万隆花坝等毗邻地区旅游资源,联合打造一批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健康养老养生基地、漂流度假景区,建设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示范点,共建渝南黔北沿边生态旅游度假带,共同打造国际知名的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协力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精品。推动“旅游+民俗文化”融合发展,挖掘版画文化、僚人文化、盐茶古道文化等文化资源,办好綦江版画艺术节、中华僚人文化节、唱响横山中国梦主题青歌赛、渝南黔北历史文化研讨会等特色文化活动,推动以“轮流”方式举办渝南黔北艺术节活动,积极推进东溪古镇创建国家级文化特色小镇,推进丁山镇创建市级乐水特色小镇,加快推进渝黔文化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共同打造渝南黔北特色民俗文化旅游长廊。

共建无障碍旅游市场。继续深化渝南黔北旅游联盟合作,加强区域内旅游景点、旅行社、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横向联合,推动泛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探索推进“一卡通”“一票制”,协同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完善游客服务体系,启动建设渝南黔北旅游集散中心。完善区域旅游交通体系,探索开通城市互通、景区互联的旅游公交专线,促进无障碍旅游发展。完善智慧旅游体系,推进智慧旅游设施建设,探索建设文旅大数据平台、旅游信息库,建立假日旅游、旅游景区大客流预警等信息联合发布机制。联合开展“赏自然风光、品民俗文化”系列活动,联合打造区域旅游形象品牌。通过旅游套票或享受本地居民优惠及特殊时段免费游、半价游等差别化折扣措施,吸引两地居民换城消费。加强区域文物保护和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共同打击旅游行业不正当竞争,共同做好旅游治安工作,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4-1:渝南黔北地区旅游景点分布和旅游线路图

专栏4-2:渝南黔北地区特色旅游线路

红色精品文旅环线:桐梓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长征文化公园(遵义片区)—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石壕镇)—重庆红军长征纪念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安稳镇)—王良同志纪念馆—聂荣臻故里。

生态康养度假环线:正安九道水—桐梓凉风垭—桐梓尧龙山—江津四面山—綦江红花湖—綦江丁山湖—綦江北纬29度康旅示范项目—綦江蟠龙电站工业旅游景区—綦江古剑山—綦江老瀛山国家地质公园—綦江横山天台逸岭康养文旅示范项目—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

乡村旅游特色环线:綦江永城农博园、三角牟坪生态农业园、打通龙泉山庄、永新梨花山、中华蜜蜂文化主题公园、赶水草篼萝卜文化主题公园和綦江河抗战十一闸及主要支流沿线、国道210沿线、川黔古道沿线等区内乡村旅游景点—土河荷塘苗乡—桐梓黔北花海。

民俗文化体验线路:东溪古镇—中山古镇—大同古镇—土城古镇—太白古镇—习水鰼国文化园等。

地质科普研学线路:綦江国家地质公园老瀛山景区—习水丹霞谷—赤水丹霞旅游区等。

避暑戏水体验线路:綦江万佛峡漂流、响马河漂流—万盛黑山谷漂流、铜鼓滩漂流—巴南佛影峡漂流、龙浒峡漂流—南川神龙峡漂流—桐梓古夜郎河漂流、水银河漂流等。

专栏4-3:文化旅游重大项目

旅游+红色”融合项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綦江主体建设区(重庆红军长征纪念馆、王良同志纪念馆暨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基地、石壕“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等。

旅游+康养”融合项目:北纬29度康旅示范项目、中新·豪立国际温泉康疗城项目、古剑山康养项目、万佛峡漂流项目、响马河漂流项目、横山天台逸岭康养文旅示范项目、横山原乡农旅项目、大罗红花湖高山休闲避暑纳凉示范基地、打通中高端医养康养联合体、丁山万佛峡体育公园户外运动设施建设项目、横山体育公园等。

旅游+农业”融合项目:横山原乡农旅项目、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工程等。

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博物馆总分馆群、僚人文化展览馆、三江老工业基地文创产业园、区游客服务及旅游集散中心(渝南黔北旅游集散中心)、横山和丁山旅游度假区车站及游客中心建设工程、4A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东溪古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赶水旅游产业路建设、东溪—丁山—贵州—郭扶高庙旅游大道等。

第四节推动渝南黔北商贸物流协同发展

加快培育建设渝南黔北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推动通惠商圈组团、南州商圈组团改造升级、提质增效,共同打造綦江中心城区核心商圈,规划启动永桐新城商圈、城北片区商圈建设,完善商圈生活消费、休闲、娱乐设施配套,优化丰富商圈业态,促进商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传统消费升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繁荣消费经济形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歇凉经济、康养经济、平台经济、网红经济、假日经济、小店经济,提质发展东溪古镇历史文化商业街、安稳羊肉美食街、千山1516美食街、铜锣湾商业街,规划建设綦江老字号特色美食街、东溪特色农产品商业街,打造渝南黔北重要消费集聚区和夜间经济聚集示范区。做大做强渝黔农博城、红星美凯龙家居市场等原有专业市场,加快推进渝南汽车市场、渝黔铝专业市场、安稳建材家居市场、火锅专业市场、花鸟市场培育,强化与黔北地区专业市场协作,丰富专业市场消费业态,满足渝南黔北居民消费需求。出台鼓励消费措施,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大力开展消费促进活动,强化与黔北地区会展活动对接交流,共同打造区域会展活动和品牌,提升对渝南黔北地区居民消费吸引力,加快推动渝南黔北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加快建设渝南黔北综合物流枢纽。加快推进三江物流基地、新盛公路物流港、重庆南部综合物流园(综合性集货站场)等物流园区建设,加强与遵义北部(汇川)物流园区、遵义综合保税区、习水综合智能物流园区等重点商贸物流园区间联动合作,鼓励两地企业及个人入驻,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现代物流网络。完善物流园区公共基础设施,统筹公路、铁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推进物流园区与铁路专线、干线公路、重庆江南机场、遵义新舟机场快捷连通,优化运输结构,打造便捷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全面提高物资区域集散、仓储及中转能力。加快引进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企业,推动物流企业向集团化、网络化和品牌化的方向拓展。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冷链商品、大宗商品、工业品等商贸产品联运业务,打造具有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物流中心。

专栏4-4:商贸物流发展方向

商贸领域:利用“菜坝网”等电商平台开辟“黔北名特产品专区”。吸引黔北地区特色产品企业参加綦江每年举办的“年货美食节”等活动。组织綦江特色产品企业参加遵义每年举办的“辣博会”“茶博会”“竹博会”等活动。

物流领域:推动重庆南部综合物流园建设集进口、加工、仓储、销售、分拨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物流园,打造渝南黔北地区大宗商品和重要原材料物流集散基地。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两地共同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培育物流市场主体,引导两地物流企业、商(协)会、专业市场合作,建立物流联合协会,加强货源组织与产业互动,集聚两地物流公用信息,实现贸易信息发布、仓配管理、追踪溯源等全过程信息化。


第五节推动跨区域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共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加强农业园区在资源、技术、人才、营销、项目等领域合作,建设园区合作交流机制,探索现代农业发展合作交流新模式,强化政策配套保障,推广綦江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经验,助推綦江、遵义等地农业产业带、农业园区发展,共建一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共建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农产品保供基地。

共建区域性农产品展销流通平台。加快建设区域性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推动两地设立渝黔优质农产品销售专柜,依托两地本土电商,拓宽“渝黔”优质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推动“黔货进渝”和“渝货进黔”,打造立足渝黔、覆盖全国的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平台。积极谋划设立渝南黔北农产品博览会,扩大区域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加强两地农产品流通、加工等供应链企业互联互通,开辟直供、特供渠道,鼓励实行订单化生产,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共建农产品批发市场、乡镇(街道)农贸市场,打造渝黔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共同制定推进农副产品质量可追溯、检测结果互认和市场信息共享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共同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强化区域农业资源合作,加大本地特色优质品种的研发、选育和应用,建立区域优势农业良种资源库。支持渝黔两地辣椒、萝卜、竹笋、山羊等产业合力争创国家品牌、农产品区域用品牌,打造渝黔名优农产品。支持渝黔两地龙头企业、合作社、电商平台和各类协会共同参加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会等展销活动,打造农产品展销联盟,合力推出“渝黔农特产品”“渝黔美食品牌”,持续提升两地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主动推动渝黔产品外销,拓展国内外市场。

专栏4-5: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合作事项

农业园区合作:推动重庆(綦江)食品工业园区、綦江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习水同民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遵义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共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强化资源、技术、人才、营销、项目等领域合作,加强政策配套保障,完善园区合作交流机制。

农业基地建设:推动赶水、安稳、打通、石壕等毗邻地区优质高粱标准化种植,打造桐梓、习水等地白酒产业原料基地。推动渝南黔北地区山羊产业发展。

农业技术合作:加强与桐梓、遵义山羊和辣椒产业合作,共同开展种养技术研究与推广。

推动“黔货进渝”和“渝货进黔”:积极推动綦江萝卜、丁山湖生态鱼、安稳羊肉、石壕糯玉米、横山大米等特色农产品进入黔北消费市场,推动黔北地区方竹笋、麻羊、野木瓜、桐梓竹笋等特色产品进入綦江市场。


第五章强化生态环境共治联保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扎实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共护绿水青山、共建大娄山生态屏障。


第一节加强区域生态同保共育

构筑区域生态安全体系。严格落实毗邻地区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管控要求,严控能耗总量和强度。共同加强大娄山山脉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景区、重要水源地、森林资源等生态空间保护,共同打造大娄山脉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协同推动石漠化地区、采煤沉陷区的生态修复治理,共同开展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

强化跨界流域共建共保。探索建立綦江河流域跨界水体联合河长制,联合开展綦江河流域重要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共同实施跨流域的重点河流、河段、湖库生态修复,积极改善河流水质,共同推动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入河排污口、环境风险隐患点等协同管理。联合开展水质超标溯源排查,强化跨界断面和重点断面水质监测和考核信息共享,定期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及时应对处置水质超标问题,提高饮用水安全与质量。

推进其他领域协同治理。协同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同实施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农业源综合治理,规范城市空气质量监测运行管理,实现区域空气质量监测信息互通和共享。协同推进土壤污染联防联控,实施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开展受污染耕地的治理与修复合作,共同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协同推进固废治理,开展固废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提高煤矸石、建筑垃圾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共同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第二节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协同监管机制

完善毗邻地区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PM2.5、集中式饮用水水质、水土保持等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健全跨境流域联合监测与会商机制,定时披露毗邻地区水、空气、土壤等监测情况,实现信息互通、结果互认。强化环境突发事件信息快速反馈,定时通报毗邻地区环境污染治理、联动协作情况,形成治理合力。


第三节走深走实“两化”发展新路

协同生态产业化发展。积极探索“生态+”业态,鼓励参与毗邻地区生态旅游、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促进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共同探索推进“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工业”融合发展,提升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比重,促进自然生态资源价值变现。

协同产业生态化发展。共同探索开展低碳城市、低碳园区试点示范,确保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加快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严格管控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与黔北地区携手创建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县)。联合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建设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减少废弃物排放。


第六章 促进更高水平开放合作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构建区域协同开放新格局。


第一节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

共同打造一批高能级开发开放平台。争取綦江高新区创建为国家高新区,积极联动遵义经开区、遵义农高区等平台,主动服务渝南黔北地区产业转型发展。谋划依托赶水陈家坝编组站建设重庆南部综合物流园(综合性集货站场),建成三江物流基地,争取设立保税仓等海关特殊监管区,争取开通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綦江)班列,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成功创建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从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开放型产业等方面开展创新试点。

协力办好区域性展会活动扩大“古剑论坛·信息安全与数据灾备技术产业高峰论坛”品牌影响力,共同引进国际国内综合性、专业性品牌展会,提升区域会议、赛事、演艺、节庆等特色会展活动规模品质,着力打造一批知名会展品牌。围绕康养旅游、红色文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主题共同策划承办一批特色展会,共同打造节庆会展品牌矩阵。


第二节共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大格局。依托渝贵高铁、渝贵铁路、川黔铁路、广涪柳铁路、渝黔高速公路、渝筑高速公路等现有与拟建重要通道重要路网,串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黔中城市群,不断增强与重庆中心城区、川南渝西片区以及黔北地区有机衔接,发挥区域交通枢纽的“传南接北”功能,携手黔北地区高效融入重庆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助推黔北地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大格局。

融入成渝地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依托渝南黔北地区装备制造、新材料、能源等优势产业资源,促进区域内铝及铝精深加工、装配式建筑、汽摩整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食品健康等产业集群配套协作,共同承接天府新区、两江新区、贵安新区等地产业转移。强化与两江新区、天府新区、贵安新区数字经济领域合作,共同打造数字经济高地。强化与成渝地区知名景区景点互动联动,打造串联川渝黔的康养旅游示范带和红色旅游大环线,加快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第三节强化同黔北毗邻乡镇合作交流

研究在与习水、桐梓毗邻乡镇共建渝黔合作重要平台载体,加快完善毗邻乡镇商业设施、物流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南部四镇与桐梓、习水等地的商贸物流对接合作,共同打造渝黔合作重要的边贸集散地。加快提档升级东溪古镇特色文化商业街,扩建升级安稳羊肉美食街,提升乡镇特色商业街区消费集聚能力,提档升级消费品质和消费水平,助力全区打造渝南黔北商贸物流中心。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林则林、宜旅则旅的原则,推动毗邻乡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打造一批产业兴旺、功能聚合、形态精美的特色镇。

专栏6-1:渝黔毗邻乡镇发展方向

赶水镇:强化与桐梓坡渡镇、习水寨坝镇交流合作,加快推进赶水页岩气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新型建材项目落地,推动赶水北站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性集货站场,培育发展边贸经济和物流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和现代物流园,打造渝黔边贸强镇。

打通镇:强化与桐梓坡渡镇、习水寨坝镇交流合作,加快推进打通马颈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基地、打通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推动松藻煤电公司转型发展矿山设备租赁与小型农机器具制造,探索推进煤矸石综合利用,培育壮大康养旅游、养老服务等接续替代产业,利用渝新能源移交的综合大楼,建设精卫中心,引进精卫配套加工产业,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康养经济示范镇。

安稳镇:强化与桐梓新站镇、尧龙山镇、松坎镇和石壕、永城镇合作,共同打造重庆重要红色文化高地,加强黑山羊养殖、高粱及油菜种植领域合作,加快推进安稳羊肉美食街和新型建筑智能建造产业园建设,推动煤电循环利用和新型建材开发,打造全市重要的能源和建筑材料保障基地。

石壕镇:强化与桐梓尧龙山镇、夜郎镇及习水仙源镇、温水镇合作交流,挖掘高山生态、历史文化、特色农业等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綦江主体建设区,建设旅游转型发展示范镇。

郭扶镇:强化与习水坭坝镇交流合作,发展高山平坝康养休闲度假、高端养老等产业,建设休闲康养特色镇。

丁山镇:强化与习水寨坝镇、泥坝乡交流合作,保护利用好高山、湖泊等资源,建设独具特色的渝黔边界休闲森林康养特色镇。

东溪镇:强化与习水寨坝镇交流合作,联动发展农旅、文旅等产业,加快推进东溪古镇特色文化商业街建设,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第四节合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开展投资服务管理创新。探索建立投资信息共享制度和招商引资信息共享平台,打破行政区划对要素流动的不合理限制。探索建立“市场准入异地同标”机制,推进与黔北地区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共建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市场协同监管,加强跨区域执法协作与信息共享机制,推进法定检验单位鉴定结果互认,推动食品药品等检疫检测结果互认。联合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定期开展打击侵犯高知名度商标专用权的专项执法行动。

持续转变政府职能。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和方式系统性重塑,按照“标准统一、相互授权、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跨省通办”新模式,全面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实现区域间企业和群众办事“就近办理、一次办成”。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对接国际国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享受政策,协同推进企业投资、商事登记等领域审查审核和资质互认,共建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共同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强化市场协同监管,加强市场主体保护,建立跨行业部门综合监管和执法体系。


6-1:綦江区开放合作格局示意图



第七章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一节推动优质教育共建共享

共抓基础教育普惠共享。优化基本公共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渝南黔北地区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跨省合作,统筹解决好外来人口异地入学问题。发挥渝黔毗邻小学联盟作用,推进骨干校长(园长)、学科名师学习交流,开展学校管理、课程建设、资源共享、学生活动等领域交流合作。构建智慧教育优质资源供给体系,联合打造一批智慧课堂,推动数字教育资源逐步向两地师生开放。

共推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实施高校引进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重庆移通学院綦江校区(重庆信息学院)、重庆电讯职业学院綦江校区、重庆健康工程职业学院、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綦江校区建设,推动重庆埃森大学、重庆电影职业学院落地建设,积极引进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落户綦江或来綦设立校区,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渝南黔北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构建渝南黔北职业教育联盟,推动重庆市医科学校、遵义医科大学等高职院校开展校校、校企合作,共建优势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完善两地职教互为生源地机制,推进3+2联合办学模式,共同培育信息安全、智能制造等急需产业人才。推动异地就业技能培训和人才资质互认,互设劳务办事机构和劳务培训基地,互为产业工人定点招工区域,定向培训、定向输出。

完善现代教育协同治理体系。加强渝南黔北地区教育部门交流合作,构建教育交流沟通平台。探索实施名校带新校、名校带农村学校模式。加快推进区域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名师、名校长,提升区域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联合开展民办教育综合治理,协同打击违法违规办学行为。构建渝南黔北终身学习共同体,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提升终身学习质量和水平。


第二节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水平

推进区域医疗服务均等优质化发展。加快推进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渝南黔北地区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发挥渝南黔北边界区域医疗联盟作用,推动綦江区人民医院、綦江区中医院与遵义市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多层次合作,打造渝南黔北医联体。联合开展知名专家“坐诊教学”。加强毗邻乡镇的村社卫生室合作,联合实施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补短工程,强化远程医疗服务。完善医疗机构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和双向转诊合作机制,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服务便捷的分级诊疗体系。完善职工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推动职工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基本趋同,促进医保缴费年限转移接续互认。

统筹区域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推动与桐梓、习水等黔北地区共同建立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和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合力打造区域性公共卫生应急救援中心,实现急救信息共享、急救物资互用和急救网络连通。加快完善区域性疾控体系,共同构建以遵义市和綦江区疾控中心为主体、区县级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全民参与、防治结合的疾控体系。加强区域疾控中心实验室和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提升传染病检测能力。


第三节共推区域文化繁荣发展

共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渝南黔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合作联盟,推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统筹规划建设运营和向区域全体居民平等开放。策划开展文化活动比赛、文化活动联展联演等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人才联合培养和文化资源、信息共享,鼓励文化产品互相推荐采购。探索建立渝南黔北演艺联盟,鼓励优秀文艺作品联合创作和演出,共同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工程和文化龙头企业。

推动区域历史文化保护合作。传承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系统性保护。统筹开发利用各类文化遗产资源,实施地方戏曲振兴、传统工艺传承、当代文学提升、影视精品打造、网络文艺发展、基层文艺繁荣等文化工程,推动綦江版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结合红色文化、抗战文化、民族文化、僚人文化、夜郎文化、地方名人文化,打造一批城市人文景观,推出一批文创产品,策划一批文化展会活动,构建区域“文化IP矩阵,共同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名片。


第四节强化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联动

合力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围绕人力资源市场要素配置、就业创业服务协同等领域,共同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持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推动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数据共享,实行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网络互联对接,共享流动人员档案信息。与黔北地区携手开展招聘活动,根据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互相邀请企业参加本地招聘会,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强化跨区域就业创业服务协同,共享重点群体就业状态信息,共享创业项目库、创业导师、创业专家等创业资源,精准开展异地就业创业服务。

推动社会保障跨区域通办。围绕社保、养老、户口、婚育、出行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实事,推动区域协同全面合作,促进区域社会保障服务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促进两地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电子化。推动社保卡异地办理服务,开展电子社保卡线上应用,提升社保卡一体化便民服务功能。加快推进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婚姻登记、生育登记、人才流动档案等事项一体化办理,实现跨区域办、网上办、协同办。

专栏7-1: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重点合作事项和项目

组建人力资源服务业联盟:通过联合组建人力资源服务业联盟,加强区域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交流合作、共享资源,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快发展,推荐本区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其他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

协同举办区域性创新创业大赛:轮流在綦江、遵义举办创新创业相关互动比赛,通过互相邀请参赛,促进经验交流,共同培育一批创业项目。

联合举办特色产业职业技能培训班:组织骨干师资互相学习区域比较优势产业技能,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专业技术水平。


第五节推动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加强区域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简化户口落户流程、压缩户口核准时限,大力吸引黔北地区居民来綦落户。建立人口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在居住信息核查、收入数据调查、城乡居民综合业务、就业信息平台等方面强化信息共享。完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为流动人口提供所需的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等需求。运用多种宣传平台定期向流动人口发送相关政策信息,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宣传覆盖率,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健全跨区域信用监管体系。协同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信息互通、互认、互用,实现两地企业信用信息及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共享互查。推进诚信记录共享共用,实施失信行为标准互认、信息共享互动、惩戒措施路径互通的跨区域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加强两地市场监管信息共认共享,依法打击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工商登记注册“绿色通道”,构建统一的市场准入服务体系。

构建社会风险防控互动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创联动合作,构建跨区域视频资源相互调阅机制,建立就近处警、重大案件会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警务协助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建立跨区域案件裁判联席机制、司法协作机制,探索推动建立渝黔跨域司法信息共享机制,强化警务、检察、审判机构交流合作,推进案件联合办理、案件信息共享、边界联查联防,打造平安建设合作示范区、边界建设合作示范区。加强应急管理协作,完善跨区域地质灾害防治、防汛抗旱、污染治理等信息会商和共享机制。完善森林防火、森林公安、森林防疫等方面合作机制。加强食品安全交流合作,加快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专栏7-2:社会治理合作事项和重点项目

警务工作合作:加强与桐梓、习水、南川等地签订警务工作协议,建立构建跨区域视频资源相互调阅机制,加强区域联勤指挥、重大安保、交通警卫、逃逸案件侦办、反恐等领域合作。

检察工作合作:与桐梓、习水检察院建立合作协作机制,共享案件线索信息,合力开展案件线索审查,规范办案程序,提高监督实效。

审判工作合作:建立案件裁判联席机制,实现渝黔两地跨区域裁判尺度相对统一。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与桐梓、习水法院进行重要信息交流共享。建立跨区域司法协作机制(包括审执过程中的跨区域立案、跨区域委托调查、跨区域委托送达、跨区域协助执行、周边法庭定期联络通报等方面)。探索推动建立渝黔跨区域司法信息共享机制。

社会治理项目:智慧公安建设项目、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项目、渝南应急培训及物资储备建设项目、G75渝黔高速省际检查站、环綦电子封控圈、政法服务中心建设。


第八章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


加快破除制约区域合作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多层次多领域合作机制,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


第一节强化制度体系协同对接

与黔北地区建立重点领域制度规则和重大政策沟通协调机制,提高政策制定统一性、规则一致性和执行协同性。在企业登记、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投融资、财税分享、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服务等政策领域建立政府间协商机制,强化协商成果应用。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协同推进机制,积极争取跨区域重大项目按程序列入渝黔两省(市)重点项目,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协同建立渝南黔北标准化联合组织,探索建立区域一体化标准体系,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环境联防联治、生态补偿、基本公共服务、信用体系等领域,率先开展区域统一标准试点。


第二节推进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

共建统一开放人力资源市场。推动人力资源、就业岗位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有机衔接、整合发布,共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与黔北地区联合开展高层次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定向培养、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共同打造一批教育培训基地。联合开展就业洽谈会和专场招聘会,促进社会各类人力在区域间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联合开展人力资源职业技能技术培训,推动人才资源互认共享。

共建统一开放的金融资本市场。加快金融领域协同改革和创新,促进资本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推进区域异地存储、信用担保等业务同城化。推动与黔北地区联合共建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体系,加大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程度,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提高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合力打击金融违法违规活动,共同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

建立统一规范的技术市场。建立渝南黔北技术交易市场联盟,研究推动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综合性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实现技术成果、投资需求等信息共享和相关技术产权交易业务同城化办理。逐步清理区域间因技术标准不统一形成的各种障碍。加强基础信息及各类运营、交易、维权资源整合和共享,建设渝南黔北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规范有序交易流转。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提供高质量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协作,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第三节完善多层次多领域合作机制

建立健全重点领域合作机制。共同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加快实现民生保障和企业登记等事项“一地受理、一次办理”。搭建电商主体数据共享交换通道,推动綦遵地区电商案件数据共享及违法线索交互推送,加快创建国家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

建立各类市场主体协同联动机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两地国资运营平台跨区域合作。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鼓励两地民营经济跨区域并购重组和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两地行业组织、商会、产学研联盟等开展多领域跨区域合作。

建立区域间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与黔北地区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合作、生态环境联合治理、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完善重大经济指标协调划分的政府内部考核制度。建立招商引资协同、区域产业承接和合作平台利益共享机制,探索产业转移税收利益共享机制。


第九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协同黔北地区建立区域间党政高层领导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就渝黔合作重大问题解决、重点项目建设等进行对接协商、宏观决策。组织成立专门协调工作小组,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协调落实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具体工作。建立“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协调运行机制,推进联合共建项目和跨区域项目联合审批,精简行政审批环节,共同推进合作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一体化。


第二节加强政策保障

联合争取国家级、两省市涉及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参与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支持符合优势产业定位的重大项目在渝黔两地布局。有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分解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给予渝黔合作重点项目适当支持,联合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能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用好跨省补充耕地国家统筹机制,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两地人才互换交流,探索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引进各类人才,支持两地高等职业院校互设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积极引进所需的专业型、高端型紧缺人才。


第三节强化督促落实

加强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督促指导和综合协调,共同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进一步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将各有关部门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核。构建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年度评估、中期评估、总结评估、专项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机制,适时开展第三方评估,强化评估结果的运用,确保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第四节扩大社会参与

加强规划编制、实施、评估、监督考核全过程的舆论宣传,及时报道规划实施新机制新做法,充分反映新进展新成效,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推动渝黔合作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鼓励智库参与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决策咨询,鼓励社会团体和民众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增强社会各方的认同感和积极性,汇聚形成推动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附件下载:

关于印发《重庆市綦江区“十四五”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doc
重庆市綦江区“十四五”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规划.doc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网站标识码: 5001100002     ICP备案: 1600193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12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