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对气象工作的重要部署,加快推进綦江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渝府办发〔2021〕27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所需,加快气象科技创新,加强气象现代化能力建设,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綦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保障。

(二)总体目标。綦江气象现代化水平达到全市先进水平,气象服务保障綦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显著增强。到2025年,灾害性天气监测分辨率达到5公里;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智能网格预报空间分辨率分别达到3公里和1公里,暴雨过程预警准确率达到92%以上,强对流天气警报提前2小时发布;气象灾害高风险区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到2035年,建成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气象服务保障引领区、渝南气象灾害防御示范区、綦河流域大娄山脉生态廊道气象服务样板区、都市健康旅游目的地气象服务典范区,綦江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重点工作

(一)建设智慧气象体系。坚持创新在气象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落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大力发展智慧气象。

1.充分应用智慧气象“四天”系统。充分应用天枢·智能探测系统、天资·智能预报系统、知天·智慧服务系统和御天·智慧防灾系统,有效发挥气象在綦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依托“气象+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协同观测系统、高分辨率数值预报系统、智能预报预测系统、智慧气象服务系统、智慧气象为农服务系统、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智能人工影响天气系统等“一平台八系统”,有效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融入綦江智慧城市建设,探索智慧气象应用服务,推进綦江暴雨洪灾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助力綦江打造“智慧城市”。(区气象局、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应急局、区经济信息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大气象科技发展。加强预警信息精准智能推送、綦河流域暴雨致洪、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及山洪和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等技术攻关。开展山地立体气候资源精细化开发利用研究,加快推动气象研究型业务发展。(区气象局、区水利局、区应急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林业局、区大数据发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落实气象服务生命安全要求,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快建立覆盖全面、信息准确、传递畅通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升我区防范自然灾害能力水平。

3.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在强对流天气易发区建设天气雷达。根据规划部署,加密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建设,进一步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加强突发性、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和转折性天气预报预警,强化綦河全流域、全区水库汇水区雨情监测预警和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气象风险监测预警,为我区防灾减灾救灾决策部署提供科学支撑。(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水利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交通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4.提升预警信息发布传播能力。建设基于云架构的预警信息智能发布系统,无缝对接应急广播、电视机顶盒和基于区域手机用户的发布系统,实现预警信息面向指定区域、指定人群和全媒体精准靶向快速推送。推进预警工作站村(社区)全覆盖,完善“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预警工作体系,构建“市—区—镇(街)—村(社区)—户—人”六级预警信息发布传播体系,推动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农业农村委、区经济信息委、区文化旅游委,各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5.强化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完善“市—区—镇(街)”三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制定分区分级气象灾害风险等级标准,开展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实施差异化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开展城市规划、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气候可行性论证。进一步落实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和防御雷电灾害重点单位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推进气象、保险合作,探索建立雷灾信息共享和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服务保险机制。(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各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6.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运行机制,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分级响应机制,加强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职能和能力建设。健全部门间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共建、数据信息共享、自然灾害联合会商、预警信息联合发布机制。统筹推进预警信息员、网格员、群测群防员等基层防灾减灾队伍建设和气象、水利、地震地质等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水利局、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林业局、区科技局,各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区两群”气象保障体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綦—万一体化”协调发展决策部署,加快构建协同高效、优势互补的川渝气象保障体系。

7.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綦—万一体化”气象保障服务。积极推动“綦江·自贡”产业合作气象保障服务,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气象保障专项规划。重点实施区域气象灾害联防、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气象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气象服务和綦万创新经济走廊建设气象服务,争取国家级、市级气象领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在綦江落地。(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交通局、区文化旅游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建设乡村振兴气象保障体系。落实气象服务生活富裕要求,推进落实“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提升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8.增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强化粮食安全气象保障,开展横山大米、花坝玉米、东溪花生等粮油生产基地精细化气象服务示范建设。建设现代农业气象观测站网,打造农业气象大数据精细化智能服务平台,“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覆盖8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重点区域、重要农事季节的人工影响天气抗旱防雹作业力度。(区气象局、区农业农村委,各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9.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气象服务。加大“中国气候好产品”—赶水草蔸萝卜等国家级、市级气候品牌的宣传力度,持续培育优质农产品气候品质品牌、气候宜居宜游乡村品牌,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特色产业发展气象保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气象科技支撑。为綦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做大“綦珍綦宝”提供高质量的气象服务保障。(区气象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文化旅游委,各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体系。落实气象服务生态良好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体系。

10.强化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气象保障。建立林业气象服务保障系统,强化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气象保障。建立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提升全区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强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为綦河流域、大娄山脉生态廊道,“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色发展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服务。(区气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林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各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11.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气象服务能力。推进生态环境和气象部门数据共享,提高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能力,强化突发大气污染扩散应急气象保障,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区气象局、区生态环境局,有关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12.积极发展气候经济。协同配合建设全市生态资源大数据,开展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试点,持续助力国家级、市级气候品牌创建,用好用活横山镇—“中国气候康养地”等气候品牌,推动立体气候资源向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和养生资源转化,助力綦江“城市养老、森林康养、田园康养”产业发展。(区气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林业局、区文化旅游委、有关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建设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气象担当的工作机制。依托綦江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两大“本底”,围绕天气气候景观、立体气候、气象历史文化、气候养生、丹霞地理地貌五大气象旅游资源,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古剑·云雾源,不断彰显气候生态价值、气候旅游价值、气候科研价值和气候经济价值,助力綦江打造都市健康旅游目的地。(区气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文化旅游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有关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推进气象事业发展的工作机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将相关重点工作列为督办事项,对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要落实属地责任,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统筹协调和领导。

(二)加大政策支持。进一步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落实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切实加强气象能力建设的经费保障。加大规划、用地、资金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将气象现代化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确保重点工程项目落实落地。

(三)增强人才支撑。完善气象人才政策和人才培养机制,将气象高层次人才培养纳入地方人才工程予以支持,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设,为促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714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綦江府办发[2021]33号:关于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doc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网站标识码: 5001100002     ICP备案: 1600193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12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