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部门镇街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重庆市綦江区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日期:2025-02-26


2024年,綦江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高水平法治建设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新设立行政执法指数”获评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和“清廉重庆”建设优秀实践案例,“工业土建项目审批不出园”获评全市基层改革典型案例,“扬尘综合治理执法监管‘一件事’子场景应用获评全市“执法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典型案例

一、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坚持党的领导,责任落实更全面

一是践行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区委常委会会议和区政府常务会议重要学习内容,纳入党校主体班次学习内容,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七进”活动100余场次。二是压实法治职责。区委常委会会议、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安排法治建设重点工作12项,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23项,制发《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明确责任分工和目标任务。三是推行法治督评。深化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全覆盖,将依法履职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开展年度法治督察,以“全面自查+实地抽查”方式对法治政府建设和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全覆盖督察。

(二)坚持助企惠企,营商环境更优化

一是加强制度供给。健全“1+22组”工作体系,完善“区营商办+牵头单位+责任单位+镇街”工作机制。编制《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14大项、310个子项任务,建立年度工作台账。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实现市场监管与其他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二是完善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26个部门770个事项实现“受审分离”、全科无差别办理。推动建设“扫码办事智慧管理系统”,实现“扫码取号”“扫码办事”证照免提交,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达100%。用好“首席代表制”,即办事项比例由31%提升到58%。打造“綦心办”助企服务品牌,为企业解决“急难”事项4000余件。实施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川渝通办”,提供“互办互发、立等可取”的市场准入服务。三是落实法治保障。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杜绝简单粗暴执法。探索推行服务型执法新模式,督导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开展“护企兴商”涉民营企业执行案件执行攻坚行动,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法律风险评估等服务1000余次,帮助企业收回资金15.7亿余元。

(三)坚持依法行政,政府履职更规范

一是规范决策管理。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制度12项,实现重大行政决策立项、出台、执行、评估全流程规范化、闭环化管理,重大行政决策目录事项被纠错、涉诉连续三年零发生。谋划“重大行政决策管理一件事”。二是严格文件审查。运用规范性文件备案管理系统,审查重大行政决策、政府文件、政府性合同117件,提出建议意见196条。三是主动接受监督。落实规范性文件双重备案,向人大报备政府规范性文件15件,报备率、及时率、规范率均达100%。办理人大建议303件、政协提案281件,满意率100%。依法公开政务信息2万余条,公开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25件。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三年保持100%

(四)坚持改革创新,执法效能更凸显

一是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在全市率先挂牌成立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办公室,认领区级执法事项9372项,精简行政执法队伍40%以上,行政执法事项综合率达72%,区级执法部门认领执法事项占比提前实现2027年全市明确的85%目标。推动35家行政执法部门将执法主体、执法事项、执法人员等要素全面入驻“执法+监督”数字应用。二是强化数字场景应用。探索打造“法治护企综合查”执法监督场景应用,开展跨部门“综合查一次”142次。各镇街全面实现身份信息智能采集、法律法规智能关联,办案时间平均压缩50%以上,镇街综合执法全程网办率、裁量基准智能匹配率均为100%,镇街执法人员活跃度连续6个月达100%、全市排名第一。三是创新执法监督体系。谋划“扬尘综合治理执法监管一件事”子场景应用,有力整合7个领域38项执法事项。谋划“混凝土搅拌车监管应用一件事”,成功纳入数字重庆建设区县应用“一本账”。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检察监督贯通联动工作机制。行政执法总体指数增幅同比提升近4倍,工作亮点增加17项,工作短板减少293处,执法优秀案卷上升24.14%、不合格案卷下降58.82%。“创新设立行政执法指数”工作入选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单项示范创建推荐项目。

(五)坚持为民导向,基层治理更贴心

一是抓实复议为民。在提出申请、案件受理、案件审理等各阶段丰富便民举措,行政复议首选率达60.8%。优先以调解方式解决行政争议,推进调解专班、专职调解员参与复议前调解和诉前调解,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率达80%,复议后被起诉率为21.7%。二是抓实服务惠民。健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开展“线上+线下”法治宣传150余场次,提供法律咨询9000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维权案件842件,为群众挽回损失656.84万元。提供公证上门服务130余人次、延时服务160余人次,减免公证费4万余元。三是抓实调解利民。健全“风险研判、信息交换、分级负责、督促通报”工作机制,建立“专班+”化解疑难重大矛盾纠纷机制,共调解纠纷2.4万余件、上升32.29%,调解成功率99.98%,协议履行率95.16%,“三调对接”案件化解数上升26.97%,诉前调解案件数上升85.25%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发展保障仍需加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放管服水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措施和力度还不够。二是改革成果有待孵化。行政执法改革亮点不突出,基层执法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三是法治能力亟需提升。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发挥不充分。四是数字法治建设力度不够。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开展法治建设工作的能力还需加强。

三、2025年工作打算

一是强化党的领导。完善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教育机制,健全法治建设“述、评、督、考、责”联动机制,强化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考核,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二是服务区域发展。加强政策制度保障,深化政务服务,完善涉企执法与服务相融合模式,推动形成执法司法共促企业稳健发展的良好市场氛围。

三是打造改革亮点。深化数智执法,完善“法治护企综合查”执法监督场景应用,深化“创新设立行政执法指数”工作,常态化开展对镇街执法监督。

四是推进基层治理。深化律师调解市场化试点工作,持续推进人民调解深度融入诉源治理、信访接待、治安维稳等工作。健全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充分满足群众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

                                            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

                                                                      202512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中心

新媒体矩阵

营商环境

微博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