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59号建议的复函
徐兴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建议》(第59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特别感谢代表对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关注,对非遗展示平台建设、非遗人才培养的建言献策和良苦用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区文化身份和文化特色的基本依据。
一、搭建非遗项目展示平台。加大非遗项目宣传力度,在各景区内搭建非遗展示平台,把民间舞蹈、民间艺术、民间手工等非遗文化进行整体包装,集中展示我区非遗文化。我委积极搭建非遗展示平台。一是建成一批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指导简氏剪纸、黄氏木雕、永城吹打、叶脉画、红雨楼文化创意工作室等近10个项目非遗工作室,非遗工坊不断涌现。二是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在永城中小学、三角小学、陵园小学、营盘山小学等全区近30个学校持续开展传承教育基地创建活动,永城中学和营盘山小学入选全市2022年度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联合版画院举办“传承有我 非遗同行”系列活动,面向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移通学院(綦江校区)以及辖区内小学开展版画色彩转换运用等为主题的创作培训会5期,累计培训人群达450人。每年区政府采购21场以上非遗专题展演、21场次戏曲进校园展演进入校园、街镇。全区现有各级非遗传承教育示范基地(所)14个,其中市级10个,区级4个。三是举办参与一批品牌活动。一方面,近年积极组织东溪腐乳、饭遭殃、綦江农民版画、金角老四川牛肉干、安稳羊肉等多个非遗项目参加全市惠民消费季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展销活动。组织国家级非遗项目永城吹打、市级非遗綦江民歌等参加全市乡村村晚大联欢等展演活动。组织实施“云赏非遗·綦乐无穷”非遗文创产品线上展览。联合石柱县共同举办“綦石不错”非遗图片展等活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或重要节庆,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举办伏羊节、踩山节、元宵非遗展示、东溪非遗购物节、吹打比赛、“非遗赶大集”“非遗闹元宵”等活动集中展示我区非遗文化。四是拓展非遗宣传平台。利用文旅体微信公众号、区文化馆微信公众号每年发布非遗技艺视频40余个,非遗介绍120余篇。推出了《重庆国家级非遗学术研究丛书·永城吹打卷》《綦江历代文学作品选(古代)》《綦江老故事》《綦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著。
下一步,区委宣传部表示:“将非遗推介工作纳入《区委宣传部2024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綦江委办〔2024〕7号文),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宣传推介工作,围绕非遗文化、红色文化、恐龙文化等推进“采访线”工程建设,创建1—2个对外文化交流基地”。
二、加大非遗保护专项经费投入。加强演出设施设备投入,保障展演必要经费,提升我区非遗文化知名度,同时对石壕杨戏发源地旧居进行改造升级,统一场地,集中收集学员教学,促进非遗文化传承源远流长。
一是区财政局在全区经费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扶持资金12万元,专项用于补助我区非遗传承人。下一步,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资金投入。将严格按照《綦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关注非遗传承专项补助资金的发放情况,确保每笔专项资金发放到位。二是区委宣传部表示,将持续推动人才培养,用好以三馆一中心成员、各文艺协会成员及非遗传承人组成的人才库,组织好各类活动,做到人尽其才,把非遗文化传承好,同时持续开展专题培训、业务指导等工作。三是鉴于区级财政无项目经费预算,同时无上级非遗项目资金匹配,因此“演出设施设备投入,保障展演必要经费”“对石壕杨戏发源地旧居进行改造项目”事项尚不具有保障条件。只能提前做好谋划,待时机成熟后,逐步予以解决。
此复函已经胡梅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綦江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6月28日
(联系人:熊勇,联系电话:023-4867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