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区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2号建议的复函
江维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第112号)收悉。经与区经济信息委、区招商投资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落实举措提升营商环境能级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国之大者”“区之大计”“民之大事”,铆定“全国一流、全市领先”目标,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全区优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各项改革见效落地、成果丰硕,市场便利度不断提升、审批时限不断压缩、融资渠道不断拓宽、监管频次不断降低、公共服务持续供给、政企关系亲清有度,软环境、硬环境显著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一)加强领导,健全营商环境工作机构。严格对标对表《关于调整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渝营商办发〔2023〕3号),结合工作实际,调整健全“1办+22组”组织机构,明确牵头领导、成员单位和职责任务,进一步完善“区营商办+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分工负责、协同配合、推动有力、衔接有效的工作机制。
(二)夯实责任,优化营商环境顶层设计。通过召开业务分析会、专题会等,积极主动与市级有关部门对接,及时研究确定年度工作思路和月度工作计划,积极承接全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任务,真正做到与市级部门同频共振,研究印发《重庆市綦江区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暨创建市级营商环境示范区实施方案》,确定十大类83项112个子项改革任务。同时,根据市对区营商环境考核指标以及《重庆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重点任务清单》等,研究制定《2023年重庆市綦江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工作计划表》,建立478项指标月度工作计划台账。
(三)打造亮点,提升营商环境品牌质效。坚持贯彻“优化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理念,研究部署持续深化改革,着力打造改革亮点,塑造綦江名片工作。2022年,16个区级部门(单位)形成改革亮点成效,并向市政府办公厅、市营商办、市发展改革委等报送典型经验50余篇,切实提升全区营商环境影响力。通过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持续打造诚信政府,有效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主体办事便利度,助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搭建银企对接桥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进信用联合奖惩,增强市场主体信用获得感,塑造我区社会信用国家金字招牌。
(四)加强宣传,营造营商环境浓厚氛围。坚持从政策解读、氛围营造、经验推广等方面,要求区级各部门(单位)全方位、多角度开展营商环境宣传工作,积极梳理总结报送改革成效。我区商标服务指导站、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建设项目“模拟审批”、改善金融营商环境等8项改革亮点成效被市发展改革委“营商重庆”采用并发布。2022年8月5日“营商重庆”专刊发布我区优化营商环境成效;2022年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公众号发布我区工作亮点:“信用审批”建设项目审批“高速路”;2023年5月31日,率先推出政务服务“云窗口”云端导办平台,让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
(五)强化考核,传导营商环境责任压力。坚持区营商办、区纪委监委机关、区政府效能办协调联动的监督、通报、考核机制,进一步提升工作推进力度。坚持月调度、月考评、季度通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密集开展督查通报,持续传导责任压力,将工作开展成效纳入区级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街镇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
(六)增添措施,建设新型亲清政商关系。一是派驻干部。区委区政府专门召开“改作风抓落实优环境促发展”专项行动大会,制定出台《綦江区“千人进千企”行动方案》(綦江委发〔2022〕6号),从全区各部门选派千余名助企干部深入企业一线,建档案、送政策、真代办、解难题,实现区内待建、在建、投产、达效重点企业服务全覆盖,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实实在在为企业排忧解难。二是建立专班。区招商投资局牵头建立全区重点产业链招商工作专班,负责为招商项目提供从对接洽谈、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生产运营等提供全生命周期链式服务;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领导包干、一个责任部门、一个专班负责、一套工作方案、一个考核办法”的工作机制,组建101个区级重大项目专班,为项目提供要素保障、服务保障,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区经济信息委专门成立了能源办(页岩气办),专班协调解决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的各种问题、矛盾,协调各职能部门和所在镇街为企业做好手续办理和进场服务工作。三是主动服务。区发展改革委创新开展服务街镇、服务园城、服务企业,促进转型发展、促进效能提升、促进作风转变“三服务三促进”活动,切实体验企业艰辛、查找服务差距,帮助企业落实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帮助企业完善发展措施。
二、取得主要成效
坚持以“持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重要抓手,以“事情不过夜,三天有着落”和“少设路障,多设路标”为基本要求,着力营造优质有序的市场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宽松自由的创新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政商环境。
(一)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一是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开展“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积极探索客货运输电子证照等企业生产经营高频事项区域互认通用,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截至目前,核发“一址多照”营业执照10000余家,“一照多址”营业执照21家,办理食品经营连锁企业分支机构食品经营许可45件,办理电子道路运输证40587个、普货企业电子经营许可证62个、危货企业电子经营许可证3个,换发、新办电子从业资格证6478个,电子证照应用率达100%。二是破除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的隐性门槛壁垒,研究印发《关于政府采购工作相关事项的指导意见》(綦江财发〔2022〕101号),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依法保障外地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二)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机制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一是市场准入方面,建立效能评估制度,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制定《重庆市綦江区全面提升市场准入效能工作推进机制(试行)》(綦营商办发〔2022〕12号)等,建立完善与全国统一的制度机制,完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规则,畅通市场主体对隐性壁垒的投诉渠道和处理回应机制,高质量完成全国第二批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进一步提升市场准入服务效能。二是市场退出方面,优化破产企业土地、房产处置程序,制定《关于优化企业破产程序中涉不动产登记办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綦规资发〔2022〕196号),做好破产管理人依法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截至目前,共办理破产管理人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20次。三是优化流程方面,便捷企业开办服务,拓展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业务范围,开展不含行政区划名称的企业名称自主申报,试行企业登记信息变更网上办理。近年来,全程网上办理企业登记信息变更占同期业务总量90%以上,3000余户市场主体享受免费邮递服务。
(三)投资、建设便利度持续提升。一是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服务平台,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一本报告管前期”,推行技术审查与行政审批适度分离。二是全面推进综合测绘事项整合改革,制定实施《关于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测绘事项整合及成果共享互认的实施细则》及《上传综合测绘系统资料清单》,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截至目前,74家建设单位进行了一次委托开展综合测绘。三是全面实施竣工“一站式”联合验收,研究印发《重庆市綦江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联合验收管理办法》(綦工改办〔2022〕2号),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大厅,对开展联合验收的工程建设项目实行“一窗受理”,验收事项由6项优化为4项、减少33%,时限由12个工作日缩减为6个工作日、减少50%。
(四)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成效明显。一是持续推动国家高新区创建,高质量孵化创新载体、精细化培育创新主体、高标准发展研发平台。2023年,培育青创PARK、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育成中心2家国家级备案空间,市级孵化载体9家,区级孵化载体25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143家,新增市级科技型企业234家,累计达2210家。二是完善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机制,允许对食品自动制售设备等新业态发放食品经营许可,优化食品经营许可(除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外)系统,提高食品经营许可工作效率。三是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和质物处置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平台。2022年,为3家银行6家企业搭建4000余万元贷款平台。四是加强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数据资源管理的通知》(綦江府办〔2022〕74号),规范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与交换,减少行政管理对象重复提交信息。
(五)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是编制《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綦江联动创新区建设方案》,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建设,开展渝黔综合服务区建设方案和战略研究报告编制,提升进出口贸易便利化水平。二是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立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项目库,推进加大工业研发与设计出口,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推动装备制造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三是建成运营三江物流基地(一期),已到达货物7万余吨;完成重庆南部综合物流园项目“三区三线”调整、项目立项、预可研编制、地形勘测等前期工作,积极打造南向物流新通道,提升物流服务效能。四是高标准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积极争取市级政策支持,推动更多中新合作项目落地綦江,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平台,促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对外开放合作格局。
(六)招商引资和人才服务管理持续优化。一是聚焦重点优势产业,推行链长制招商,制定产业招商图谱,选派优秀专业人才,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严格执行招商计划和考核办法,全力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和水平。二是出台《綦江区产业人才引育若干优惠政策》《綦江区支持青年人才来綦创新创业十条措施》等,优化人才引育,全力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加快建设渝南人才高地。
(七)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一是加快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有关规定,制定《重庆市綦江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深化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改革,加强事中、事后随机抽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限制、排斥不同所有制企业招投标的违法违规行为。二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及时依法处置干扰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侵害企业经营者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2022年,民生领域“铁拳”专项行动中,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61件,占比60.28%。三是推进网上中介服务超市规范运行,全覆盖开展业务培训,明确工作要求。截至目前,中介超市采购人入驻331家,入驻率52.6%,全市排名第9位。
(八)监管方式进一步完善创新。坚持“制度+技术”相结合,切实提升监管效能。一是制度监管方面,完善公开透明、简明易行的监管规则标准。在部分领域探索建立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印发《重庆市綦江区成品油市场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成品油市场长效监管机制。落实《重庆市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和“一品一码”追溯管理衔接机制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确定2家试行主体,推进农产品全流程监管。探索实行惩罚性赔偿和内部举报人制度,发挥内部举报人社会监督作用,通过惩罚性赔偿、案件公示等加大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度。2022年,消费者投诉和部分举报案件中,投诉举报人获得惩罚性赔偿8.65万元。探索形成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链,向横山、郭扶、东溪3个试点镇447户市场主体发放企业信用码和展示座牌,完成粮食领域大米产品“一品一码”试点,实现终端扫码溯源。建立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2022年,16件予以实施强制措施案件均为涉假药、劣药、不合格工业产品、安全等类型民生案件。二是技术监管方面,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监管赋能。在税务监管领域建立“信用+风险”监管体系,特种设备领域实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电子化管理,截至目前,受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申请1986人次,制发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2077件。探索重点行业从业人员建立个人信用体系,严格落实《重庆市教育从业人员执业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精神,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省级平台”“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贯彻执行教育从业人员执业信用管理规定,逐步建立健全覆盖从业人员整个职业生涯信用档案。
(九)权益保护制度更加健全。一是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商会制度,畅通政商沟通渠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入开展“改作风抓落实优环境促发展”3年行动、确定“十不准”“十做到”正负面清单,狠抓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升干部执行力、落实力。坚持以“投送政策、解决问题”为根本,助力惠企纾困,持续开展“千人进千企”行动,745名助企干部完成966家企业走访并建立基础档案,累计走访企业2万余次,收集问题777件,协调解决696件,占比89.58%。同时,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建立政银企座谈会议制度,推动政银企合作。截至目前,58家企业和10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共识,发放纾困资金41.1亿元。二是建立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严格按照《关于印发重庆市綦江区政府合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开展合法性审查。2022年,审查政府合同84件,提出意见建议442条。三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深入开展“蓝天”行动,严厉打击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专利申请、恶意商标申请代理行为,累计开展3批次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核查,涉及非正常专利申请线索152件。
(十)法治环境更加优质。一是深入落实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生态环境保护等9个重点领域设置“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实现“一个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开展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二是有序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贯彻落实《行政处罚法》,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推动使用全市统一行政执法文书,换发行政执法证件1610个。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开展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三是持续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开展制假售假、哄抬物价等重点领域联合执法30余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开展城市环境、“生命通道”车辆违停等集中整治行动,有力改善城市环境。四是开展“送法进千企”等专项行动,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成功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个、市级示范村(社区)3个。开通村居法律顾问小程序线上法律服务,注册用户2.6万余人。五是不断提升合同执行效率,从执行合同、办理破产、实施保障方面制定措施33条,明确保护标准举措,提供司法支撑。深入推进跨域立案、网上开庭、网上缴费等“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特色司法服务。完善“诉前调解+繁简分流”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审判质效,一审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同比缩短11.9天。
(十一)经常性涉企服务更加便利。一是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公安服务等领域“一窗综办”,2022年6月正式开展不动产登记“税费同缴”,区政务服务大厅公安窗口依申请事项入驻率达95%,21个派出所可办28类134项户政、车驾管、治安管理、出入境等公安业务,城区24个社区警务室1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就地办理。二是推行企业办事“一照通办”,仅凭营业执照即可办理部分高频审批服务事项,7000余户企业下载使用电子营业执照。三是持续优化办税服务,深化“多税合一”申报改革,整合企业所得税和财产行为税综合申报表,尽可能统一不同税种征期,进一步压减纳税人申报和缴税次数。四是实行营商环境咨询和投诉举报“一号应答”,健全工作手册,设立群众中心,专岗专人专职负责信访投诉事宜,“12345”热线共办理群众投诉事项7000余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各单位各部门通力协作、攻坚克难,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市对区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在主城都市区的排位越来越高,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不足和短板。
(一)超前服务意识仍需提高。各区级部门(单位)主动谋划优化营商环境和合力推动精简审批、缩短流程、压缩时限的主动服务、敢于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市场主体获得感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创新试点改革深度不够。部分区级部门(单位)对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要求还不够深入,仅为跟随市级要求推进,未精准掌握营商环境前沿距离法精髓,不敢尝试创新突破,深入改革力度不够。
(三)改革成效宣传有待加强。2022年,全区完成101项改革事项,仅有16个区级部门(单位)总结发布典型经验50余篇,其余改革事项未及时总结报送发布典型经验做法,影响营商环境氛围营造宣传。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委将持续抓好优化营商环境统筹调度工作,以“减时间、减环节、减成本、优服务”为主要抓手,开展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开展各项改革,不断提升群众、企业的满意度、获得感。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区营商办+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组织格局,优化提升改革事项实施方案,坚持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按照2023年营商环境工作计划,清单化、事项化、责任化合力推动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见效。持续开展服务企业各专项服务,专班推进项目建设,转变思想,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落实“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理念,推动各单位各部门各街镇靠前服务,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
(二)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强化监管问责。纪委监委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提出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即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实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坚持月调度机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加强与市级有关部门沟通对接,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制定完善缩小差距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完善联动督查考核机制,区营商办、区纪委监委机关、区政府效能办坚持开展日常和专项督查,确保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三)进一步强化宣传推介,营造良好氛围。要求各改革事项牵头单位加大对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学习交流和复制推广,综合运用新闻报纸、微信平台、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介,广泛开展政策推介、氛围营造、经验推广,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綦江形象”良好氛围,全面提升我区营商环境影响力和吸引力。
此复函已经李炜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填写在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建议系统回执上,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綦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