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科学指挥和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挑战,经济实现稳步恢复,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 合
初步核算,綦江辖区内地区生产总值770.79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6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48.75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338.38亿元,增长1.3%。
二、农 业
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53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农业78.25亿元,增长4.3%;林业5.55亿元,增长9.0%;牧业20.82亿元,下降2.7%;渔业2.35亿元,增长3.1%;农林牧渔服务业1.57亿元,增长4.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1.14亿元,比上年增长3.2%。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8.57万亩,比上年增长2.2%。其中,夏收粮食12.92万亩;秋收粮食75.6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8.21万亩,增长4.0%。油菜种植面积9.75万亩,增长2.1%。
全年粮食总产量34.73万吨,比上年减少2.4%。其中,小麦产量1209吨,增产0.3%;水稻产量15.51万吨,减产0.8%;玉米产量8.07万吨,增产0.02%;马铃薯产量3.27万吨,增产11.3%;甘薯产量5.76万吨,减产17.0%。蔬菜产量64.18万吨,增产4.1%;油菜产量1.15万吨,增产2.2%。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5.39万吨,比上年下降0.6%。其中,猪肉产量4.39万吨,增长0.4%;牛肉产量0.11万吨,下降6.4%;羊肉产量0.18万吨,下降8.9%;禽肉产量0.71万吨,下降3.1%。禽蛋产量1.30万吨,增长2.0%。牛奶产量0.13万吨,下降2.8%。年末生猪存栏34.08万头,下降1.5%;生猪出栏55.98万头,增长0.1%。
表1 202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产量 |
同比±% |
粮食(万吨) |
34.73 |
-2.4 |
油菜(万吨) |
1.15 |
2.2 |
蔬菜(万吨) |
64.18 |
4.1 |
出栏生猪(万头) |
55.98 |
0.1 |
出栏羊(万头) |
11.35 |
-9.5 |
出栏家禽(万只) |
456.82 |
-4.3 |
猪牛羊禽四肉产量(万吨) |
5.39 |
-0.6 |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0户,规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1%。工业增加值171.59亿元,增长4.3%,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2.3%。
从园区看,桥河、食品、铝工业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9家,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4.2%,其中铝产业园增长19.7%、桥河工业园增长7.7%、食品园区增长8.8%。
从三大支柱产业看,铝及铝精深加工比上年增长19.5%,装配式建筑增长8.5%,汽摩整车及零部件下降9.7%,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8.6%。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1.74亿元,比上年增加6.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6%。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45家,其中,一级企业12家,二级企业35家,三级和未评级企业98家。
全年注册地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3%。
四、交通、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1.39亿元,比上年下降1.8%,占地区生产总值5.9%。全年公路客运量447.80万人次,下降51.8%;公路货运量1.24亿吨,下降8.19%;实现客运周转量2.05亿人/公里,下降49.1%;货运周转量149.20亿吨/公里,下降4.6%。全区公路里程(不含高速)569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5696公里,增加119公里;高速公路170公里。全区拥有客运汽车(不含公交车)346辆,城市公交车233辆,出租汽车409辆(包含巡游出租车260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149辆),民用货车33767辆。水运里程181公里,拥有船舶14艘,水运码头26个。年末机动车保有量28.21万辆,比上年增长3.1%。其中,摩托车12.04万辆,增长4.7%;汽车16.17万辆,增长2.1%,其中小型汽车12.08万辆,增长4.8%。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8.12亿元,增长22.0%。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78亿元,增长9.7%;电信业务收入6.35亿元,增长26.0%。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开放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3.62亿元,比上年增长2.5%,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8.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3.88亿元,比上年增长0.5%,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6%。年末限额以上单位669家,其中企业246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81亿元,比上年增长0.8%。
社会商品销售总额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0.5%;零售业销售额增长6.2%;住宿业营业额增长3.8%;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5%。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0.7%,饮料类增长23.4%,烟酒类增长15.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5.7%,化妆品类增长15.6%,金银珠宝类增长10.1%,日用品类下降4.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0.8%,中西药品类增长1.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4.1%,家具类增长19.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2.6%,汽车类增长11.7%。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91亿元,下降48.3%,实际使用外资74万美元,下降88.1%。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和农户投资)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建安投资增长8.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7%,工业投资增长30.3%。500万元以上投资增长27.2%,其中农业投资下降19.8%,交通运输业投资下降13.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5.8%。区内投资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9.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0.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2%。
年末资质以上房地产企业45家,房地产开发项目51个。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綦江辖区内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92亿元,下降9.5%,其中税收收入14.46亿元,下降15.1%。非税收入14.46亿元,下降3.1%;政府性基金收入29.42亿元,增长28.0%。
綦江辖区内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3.45亿元,增长11.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10亿元,下降5.0%;公共安全支出4.31亿元,增长10.34%;教育支出19.23亿元,增长4.0%;科学技术支出1.04亿元,增长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90亿元,增长47.1%;卫生健康支出8.60亿元,增长12.2%;政府性基金支出30.93亿元,增长197.1%。
綦江辖区内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1440.10亿元,增长9.5%。其中,存款余额816.84亿元,增长15.0%;人民币贷款余额583.26亿元,增长2.6%;存贷比71.40%,比上年下降8.61个百分点。
綦江辖区内全年保费收入14.05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人身险9.30亿元,下降5.3%,财产险4.70亿元,增长39.9%。理赔支出4.81亿元,增长12.0%。其中,人身险赔付1.69亿元,下降12.0%,财产险赔付3.09亿元,增长31.5%。
八、城市建设和市政设施
年末实有铺装道路面积440.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23%。供水管道长度800.35公里,增长0.5%。全年供水总量2547.03万吨,增长6.8%,其中生活用水1315.47万吨,用水户数15.71万户,用水人口26.42万人。天燃气供气量6547万立方米,增长2.0%,其中,生活用气3363万立方米,增长0.7%。天燃气用户12.06万户,下降13.9%。液化气供应量423.5吨,下降21.0%,其中,生活用气181吨,下降14.6%;液化气用户1500户,下降5.2%。
年末累计建成公租房5886套,面积30.94万平方米,已配租5435套,面积26.37万平方米。
年末城区市政道路长度133.7公里,道路面积229万平方米。其中,车行道面积149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80万平方米。全区园林绿地面积1335.5公顷,比上年增长6.1%,其中,公园绿地面积533.2公顷;公园16个,面积295.3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18平方米。城市路灯年末总数25026盏,年末拥有环卫专用车37辆,其中洒水车18辆,洗扫车3辆。拥有城区公共厕所150座,其中公园内公共厕所22座。公共垃圾站32座,其中街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30座。城市生活垃圾粪便处理量16.07万吨,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
九、教育和科技
2022年,全区小学60所,普通中学25所,中等专业学校2所,职业中学2所,大学2所。小学招生7011人,在校42887人,毕业7652人,教师3337人;普通中学招生12565人,在校38146人,毕业12765人,教师3553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968人,在校2044人,毕业408人,教师95人;职业中学招生2318人,在校5818人,毕业1640人,教师296人;大学招生11155人,在校生17637人,教师936人;幼儿园85所,幼儿园教师1896人,在园幼儿19867人,幼儿园招生398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1.5%。小学六年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初中阶段入学率99.99%,巩固率100%,毕业率100%;高中阶段入学率97.65%;三残儿童入学率97.12%;脱盲儿童入学率100%;义务、中职教育生均办学条件标准达标率95.5%。
2022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2家、累计14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登记入库145家,市级科技型企业新增417家、累计1976家、全市排名第6位。新增有研重冶、炙焱动力、康田齿轮等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家。有研重冶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重庆OTC新挂牌企业4家、累计42家。綦齿传动获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青创PARK、綦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育成中心等2家成功获批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国家级孵化载体实现“0”的突破。三江小企业创业基地获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金种子、陆海传綦智慧数据谷、三创中心孵化器获批市级众创空间、青创空间,建成全市首个区县融媒体“双创”孵化基地。获批金美新材料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锦旗碳素等企业技术中心、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2个,认定麻辣食品工业数字化研究院等区级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25个,与西南交大、重庆理工等科研院所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等5个。聘请潘复生院士为区政府首席专家顾问,入选“重庆英才计划”3人、“鸿雁计划”人才1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35人,认定区级重点产业人才73名。首次以区委区政府名义评选表彰50个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和91名先进个人。组织109名市区科技特派员深入街镇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新技术21项,培训技术带头人467人次,引进新品种5个。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指导綦齿传动“纯电动重卡高效机电动力传动系统集成设计及产业化应用”等12个项目获批市级科研项目立项,实施4个“揭榜挂帅”项目攻关产业共性技术,区级科研项目立项202个。全区专利授权1029件、发明专利授权50项。登记科技成果70项,同比增长16%。技术合同交易达7亿元、同比增长40%。国产铁路机车车辆用1:1制动动力试验台、铜基微纳米粉体材料等入选全市“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项目5个。綦齿传动“中间轴螺旋齿对齿的滚齿加工方法”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拥有文化事业机构25个,其中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地方文化促进中心)1个,博物馆(文物管理所)1个,图书馆2个。全年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1946场,其中文艺演出709场。全年电影放映42551场,电影放映观众31.4万人次。开播公共频道电视节目121套,专业频道电视节目11套,高清数字电视节目79套,年末有线电视联网用户在册12.8万户,其中开通数字电视用户在册5.43万户,村村通喇叭1424只。全年播出广播电视新闻4200条。其中,央视上稿播出77条,重庆卫视上稿播出400条。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73.6%。
年末已有挂牌四星级旅游(酒)饭店1家,具有三星级以上农家乐50家,星级旅游饭店床位380张。旅行社2家,重庆在綦江设立旅行门市部19家,旅游从业人员1.88万人。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84.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2%。其中,国内游客884.3万人次,下降4.2%,旅游业总收入42.71亿元,下降5.4%。
全区拥有各种体育场地4273个。其中,体育场(馆)34个,游泳馆(池)39个。体育人口38.07万人,成功举办运动会或比赛次数15次。组织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奖75枚,其中金牌12枚,银牌11枚。全区等级运动员343人,等级裁判员744人。
年末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1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5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支队1个,结核病防治所1个,血液透析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村卫生室310个。卫生机构床位数688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6530张。卫生机构实有在职人员6201人,执业医师、助理医师1660人,注册护士2512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3‰,孕产妇死亡率0,新生儿死亡率为1.6‰,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9.2‰。
十一、人口和就业
年末户籍总户数348824户,减少1586户;户籍人口906722人,减少6771人,其中城镇人口411954人,乡村人口494768人,总人口中18岁以下的141414人,18至34岁的184014人,35至59岁的364426人,60岁及以上的216868人。当年迁入人口5515人,其中省内迁入4342人;迁出人口9225人,其中迁往省内7960人。全年出生人口5001人,死亡人口8062人。
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9.3%,出生人口性别比103.2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5‰。
全年各类就业培训6543人。城镇新增就业20418人,年末登记失业人员9357人,登记失业人员本年就业5626人。
十二、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根据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79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8104元,增长9.4%;人均经营净收入4558元,增长0.3%;人均财产净收入1739元,人增长12.0%;人均转移净收入8777元,增长5.4%。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095元,比上年增长6.2%。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32.62%,比上年下降0.31个百分点。全体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3.39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86平方米。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72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3904元,增长1.6%;人均经营净收入3731元,增长3.0%;人均财产净收入2462元,增长2.2%;人均转移净收入10075元,增长0.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073元,比上年增长1.3% 。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31.91%,比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9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0平方米。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5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7311元,增长4.9%;人均经营净收入6098元,增长4.9%;人均财产净收入395元,增长4.1%;人均转移净收入6362元,增长4.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693元,比上年增长5.4% 。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34.90%,比上年下降0.39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1.7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04平方米。
图1 近五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全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6078个、参保70.11万人。其中在职参保47.22万人(城镇职工14.70万人、城乡居民30.84万人、机关事业1.68万人);退休22.89万人(城镇职工11.45万人、城乡居民10.46万人、机关事业0.98万人)。养老保险全年完成征收25.46亿元(城镇职工18.99亿元、城乡居民1.20亿元、机关事业5.27亿元)。养老保险全年支出40.27亿元(城镇职工31.61亿元、城乡居民2.14亿元、机关事业6.52亿元)。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单位26.90万个,其中城镇职工医保参保户数(参保单位户数)为0.40万户,城乡居民医保参保户数(参保家庭户数)为26.50万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9.05万人;应征收医疗保险金9.81亿元;实际征收医疗保险金9.81亿元;发放医疗保险金12.12亿元。
失业保险参保单位3363个、参保7.27万人,征收失业保险金3408万元,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5193万元,惠及9389人。
工伤保险参保单位3880个、参保14.76万人,完成征收5409万元,发放工伤保险金9227万元。
全年6825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2267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资金全年支出12425万元,比上年增长3.1%。特困供养人员6816人,特困供养资金支出8242.7万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717元/月和581元/月,比上年分别增长12.7%和12.8%。社会福利收养单位33个,年末床位数3819张,收养人数1237人。
十三、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年末大中型水库2座,蓄水总量3809万立方米。全年平均气温18.7度,最高气温(8月)43.2摄氏度,最低气温(12月)0.0摄氏度。全年降雨量1000.3毫米,无霜期354天。
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314天,达标率86.03%。
全年工矿商贸企业(含在綦央企和市属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7起,死亡7人;煤矿企业安全事故0起,死亡0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5起,死亡5人。
注:[1]以上数据一综合、七财政、金融和保险数据含万盛经开区,其他数据不含万盛经开区。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本公报中2022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如与后期编辑出版的《綦江统计年鉴-2023》不一致,请以统计年鉴数据为准。
[5]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7]行业统计标准:
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有资质的建筑业: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单位。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单位。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8]资料来源(以文中数据为序):
本公报中交通数据来自区交通局;邮政数据来自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綦江区分公司;通信数据来自区经济信息委;进出口数据来自区商务委;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巴南中心支行和区国资委;保险数据来自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巴南监管分局;城市建设数据来自区住房城乡建委;市政设施数据来自区城管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委;科技数据来自区科技局;文化、旅游、体育数据来自区文化旅游委;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委;人口数据来自区公安局和区卫生健康委;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力社保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区医保局;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数据来自区民政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区水利局;气温数据来自气象局;环境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局;森林数据来自区林业局;生产安全事故数据来自区应急局;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区社会经济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