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环境管理 > 土壤环境管理

[ 索引号 ] 11500222MB1959811F/2024-00346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体裁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綦江区生态环境局 [ 有效性 ] 有效
[ 成文日期 ] 2024-08-30 [ 发布日期 ] 2024-08-30

重庆市綦江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

重庆市綦江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

重庆市綦江区生态环境局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



目 录

一、背景与形势

(一)全区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利用现状

(二)十三五时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取得成效

(三)存在问题

(四)面临机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规划范围

(四)主要目标

三、规划任务

(一)危险废物(除医疗废物)污染防治规划

1.强化危险废物源头减量

2.加强危险废物收运体系建设

3.提升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

4.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

5.深化危险废物环境应急及风险防控

(二)医疗废物污染防治规划

1.加强医疗废物源头监管

2.完善医疗废物收运体系

3.提高医疗废物处置能力

4.提升医疗废物全流程监管水平

5.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应急响应体系

(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

1.促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2.完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统计机制

3.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4.优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体系

(四)生活垃圾污染防治规划

1.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2.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3.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4.健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设施

(五)其它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

1.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处理

2.促进农业固体废物处理全量使用

(六)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能力建设

1.加强固体废物跨区协同共建

2.完善固体废物规范管理体系

3.提升固体废物精准监管水平

4.提升固体废物依法监管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能职责

(二)严格督查监管

(三)加大财政支持

(四)提升技术研发

(五)强化宣传引导

附件 綦江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



一、背景与形势

(一)全区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利用现状

1.危险废物产生与利用处置情况

全区危险废物类型主要包括机械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废润滑油,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含铜废物,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反应残余物及含镍废物,产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染料、涂料废物,以及非特定行业产生的其他废物等。2020年全区转运危险废物共9879.7吨,主要为大修渣、废矿物油和含矿物油废物、沾染危险废物的废包装容器、染料涂料废物等。其中,部分危险废物(主要为废矿物油和含矿物油废物)由辖区内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重庆杰顺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重庆越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綦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经营规模分别为2200/年、3000/年、5000/年)收集转运,其余危险废物主要运往永川区、潼南区、巴南区、江津区、璧山区等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与利用处置情况

2020年,全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83.25万吨,主要来自煤炭、电力、食品加工、机械加工等行业。其中锅炉灰渣51.57万吨,占比约61.95%;脱硫石膏28.19万吨,占比约33.86%;废品及加工废料1.49万吨,占比约1.79%;残阳极炭块1.72吨,占比约2.07%;其他固废2759吨,占比约0.33%。约有82.93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实现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率达99.62%。其中锅炉渣及脱硫石膏主要用于生产水泥、混凝土砌块等建筑材料。

作为重庆市老工业区,全区大宗工业固废产生量和历史存量较大。2018年綦江地区历史堆存大宗工业固废3221万吨,其中铁矿尾矿72万吨、煤矸石2752万吨、粉煤灰17万吨、工业副产石膏380万吨。同年全区大宗工业固废产生量为500.6万吨,其中煤矸石137万吨、粉煤灰175万吨、工业副产石膏180万吨、铝灰8.6万吨。全区综合利用的大宗工业主要来源于新产生的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为67.5%,尾矿综合利用方式为供给水泥厂作为水泥混合材料。煤矸石综合利用率为71%,主要利用方式为用作水泥替代原料、混凝土混合料的替代料和粉煤灰砖等。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率为61%,主要利用方式为用于生产石膏粉、石膏砌块、纸面石膏板等建筑材料。铝灰综合利用率为93%,主要利用方式为生产再生铝。全区重点资源利用企业主要包括旗电(重庆)石膏有限公司、泰山石膏重庆綦江有限公司、重庆京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綦江区公信建材有限公司、重庆蓬坤建材有限公司等,以上企业主要采用磷石膏新型干燥煅烧技术、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技术、脱硫石膏气流煅烧技术等技术对全区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

3.生活垃圾产生与处置情况

2020年底,全区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4.28万吨,全区建有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位于綦江区新盛镇德胜村,设计日处理规模190吨;2020年,位于綦江区扶欢镇东升村的綦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建成后,全区生活垃圾处置方式以焚烧处理为主、填埋处理为应急保障、其他处理方式并存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4.农业废弃物产生回收与利用处置情况

2020年,全区农业固体废物主要为秸秆、畜禽粪污、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其中农作物秸秆产生量26.34万吨,可收集量23.48万吨,综合利用量21.2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90.50%,主要利用方式为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等。畜禽养殖粪污产生量约104.28万吨,综合利用量为96.97万吨,利用率达92.99%,主要利用途径为沼液还田、肥水利用和制作农家肥、有机肥。农膜使用量283.88吨,回收量为250.61吨,回收率达88.28%2020年,在文龙街道、东溪、永新、隆盛、打通镇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全区布点77个,回收量6.6吨,处置6.6吨,处置率100%

5.建筑垃圾产生与利用处置情况

綦江区2020年全年产生建筑装修垃圾17665立方米,全区建筑垃圾原来由綦江区南州城市服务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末端处置,处置方式为临时堆放。

6.生活污泥产生与利用处置情况

全区现有镇级及以上污水处理厂21座,其中,綦江城市污水处理厂1座,街镇污水处理厂20座。主要分布在城区、三角镇、隆盛镇、永城镇、石角镇、永新镇、横山镇、中锋镇、新盛镇、打通镇、郭扶镇、三江镇、赶水镇。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为4.5万吨,街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为1.8万吨。全区污泥产生量为75/天,全部交由辖区内的重庆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置,处置工艺好氧发酵。污泥经该工艺处理后,变成可二次利用的有机肥,主要用于园林工程、盆栽园艺及部分非食用农产品种埴土壤改良等。

7.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处置情况

全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品种主要包括废钢材、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纸板、废塑料、报废汽车、废轮胎、医疗废弃物等,现有重庆市虎贲医用输液瓶回收有限公司、重庆彩翔纸业有限公司、重庆市綦江新合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仅回收无处置)等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处置重点企业3家。2020年全区回收废钢9200吨,废纸板3150,废塑料1425吨,废橡胶210吨,废玻璃900吨,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1393吨,一次性玻璃输液瓶2671吨。

十三五期间,全区有报废汽车回收与拆解企业一家,为重庆市报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綦江分公司,2018—2020年每年均回收汽车约292台。202091日起根据《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我市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分支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商务发〔202016号)文件要求,该公司只能回收不能拆解,全区无汽车回收拆解企业。

(二)十三五时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取得成效

十三五以来,綦江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中央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和摸底数、补缺口、查漏洞、压责任、严监管、强能力的总体思路,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部署,全面压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多层次解决全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面临问题,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提升

印发《綦江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成立规范化管理工作小组,督促区内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单位完成在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专项申报、规范危险废物贮存和标识、建立危废管理台帐等工作,聘请专家组织召开危险废物管理培训会,对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等各环节管理进行了系统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区危险废物管理水平。截至2020年,全区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均达到100%。危险废物整治工作持续推进,印发《重庆市綦江区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建立危险废物产生源清单、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清单和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清单,通过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APP”开展危险废物排查整治行动,及时录入排查整治情况,及时移交问题,信息及时共享。危险废物设施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1家、收集贮存经营单位2家,以废矿物油和含矿物油废物等危险废物为主的处理处置设施基本配置。到2020年底,全区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

2.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力增强

印发《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情况调查工作方案》,开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调查,基本摸清全区工业固废历时堆存及综合利用情况。积极指导工业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编制《工业绿色发展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及重要文件宣传手册》,累计向全区2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宣传,指导企业实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改造,督促重庆华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磷石膏的处置工作。

3.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基本建成

印发《重庆市綦江区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成功打造重庆市首个区县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项目文龙街道千山半岛小区,实现科学智能化垃圾分类投放;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年内已开展宣讲30余场次,直接宣传教育4000余人次,宣传活动参与人数20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截至2020年底,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100%。全区生活垃圾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已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1座,处理能力为190/日,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96%;共建成餐厨(厨余)垃圾处理厂1座,处理能力150/日,基本实现了全区餐厨垃圾单独收运处置。

4.农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积极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建设全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1座与片区(乡镇)病死畜禽收贮点14个;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一场一策整改验收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区累计验收完成治理906家养殖场(户);全区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生猪当量20头以上的所有畜禽养殖场(户)全部新增畜禽粪污处理环保设施设备,截至2020年底,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大型规模养殖场配备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90%;积极开展农药包装废物回收处置试点工作,在文龙街道、隆盛、打通、东溪、永新等5个街镇实施农药包装物回收试点工作,全区布点77个,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约6.6吨农药包装废物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率达100%

5.固体废物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区生态环境局牵头,会同区交通局、区卫生健康委,聘请专家分别组织召开了医疗机构、机动车维修、工业企业等行业的固体废物管理培训会,从危险废物(包括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处置等各环节管理要求和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等进行了系统培训,固体废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区积极推动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落实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管理,推进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APP”使用,实现全区固体废物产生企业全面、动态的信息化管理,全面实施医疗废物转移电子联单,积极推进固体废物电子化监控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存在问题

1.固体废物产生量底数不清

危险废物产生来源复杂,对产排情况尚无准确的计算方法,一些中小企业存在危险废物申报登记不全,存在数据拒报、瞒报、谎报、漏报情况,导致全区危险废物底数不清;一般工业固废产生企业生产经营变动性大,掌握数据信息时效性差,多数企业通过外销利用,部分数据存在重复统计,缺乏有效的数据信息统计系统,存在数据失真、漏统等问题,缺乏强制要求企业填报涉及环保数据信息的约束性手段,使得全区一般工业固废底数和综合利用信息统计难;建筑垃圾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难以及时掌握收集清运动态,建筑垃圾清运信息得不到准确反映,出现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现象。

2.固体废物收运体系不够完善

全区针对机动车维修行业危险废物的持证收集单位仅有重庆綦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家,核准经营规模为2400/年,从事该行业产生的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收集,废铅蓄电池等其它危险废物由于尚未建立收运体系,存在非法收购和转移风险。医疗废物虽建立了统一收运体系,但医疗废物的收集处置仅覆盖到城区,农村乡镇医疗废物未进行有效收集,存在长期贮存的情况。全区尚未建立一般工业固废统一收运体系,区内企业数量多,位置分散,产废量小,部分小微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边角料、工业粉尘、污泥等一般固废存在收集困难且还面临收集后处置去向的问题。生活垃圾垃圾收储转运系统不完善,生活垃圾收储转运系统项目建设进度推进缓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社区或行政村数量不多,餐厨垃圾收运操作不规范,存在未及时收运、收运后垃圾桶摆放路边、收运过程中地面或垃圾桶清洁卫生差等问题。

3.固体废物处置能力不足

全区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不能满足处置需求,危险废物产生量大,产生的危险废物大部分交由区外的处置单位处置,由于运输距离较远、危险废物处置价格较高,辖区内的小微产生单位主动及时转移危险废物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大量的危险废物贮存期较长,增加全区的环境风险隐患,增大全区监管压力。应对突发疫情情况下医疗废物的处置能力不足,医疗废物处置方式主要是高温蒸汽灭菌,处置方式单一,难以应对突发疫情产生的棉被、床单等医疗废物。新产生的工业固废大部分需外销进行处置,区内处置能力不足,区内重庆华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历史存留的大量磷石膏固体废物,由于综合利用技术和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处置速度慢,资源化利用不高。

4.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

全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水平较低,多以铺路、烧砖、用作水泥配料等低值化利用模式为主,缺少提高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附加值的技术工艺及设备设施。历史遗留的磷石膏受生产技术、生产和运输成本、短期内无法大规模拓宽新渠道新方式等影响,导致历史存量消化慢,资源化利用率低。生活垃圾分类推进缓慢,收运体系尚未完善,公众分类意识不强,目前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焚烧和其它处理方式为辅,资源化利用不高。建筑垃圾未建立有效分类机制,分类回收利用量少,综合利用率低。

5.固体废物监管能力薄弱

固废管理工作点多面广,企业数量多,一些中小企业存在危险废物申报登记不全,可能存在数据拒报、瞒报、谎报、漏报行为,管理不规范,未纳入正规管理体系等问题。全区固废管理平台企业应用率不高,平台对企业全过程管理数据集成和场景应用不足,数据报送依然依赖于人工汇总,总体效率不高。固体废物源头控制减量化、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发展促进政策措施有待加强。

(四)面临机遇

1.国家高度重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作为生态环保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力度不断加码,党的十九大更是将加强固体废物处置监管与气、水、土污染防治摆到了相同的层面,固废污染防治工作进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20209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明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强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监督管理责任,明确目标责任制、信用记录、联防联控、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等制度,法律完善了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制度。

2.重庆市不断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

重庆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固体废物和土壤环境监督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等一批文件,出台了《重庆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一批规划方案,不断加强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为进一步做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綦江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遇发展先机

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叠加的大好形势,使全区战略地位凸显、战略空间拓展、战略潜能释放,为綦江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新支点。同时,綦江作为全市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城市,财政性转移支付等资金支持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系列政策支持,为加快转型升级、赢得发展先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以无废城市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转型,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健全綦江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体系,优化固体废物处置结构和布局,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能力建设,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水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最终实现全区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化、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将绿色打造成为多彩綦江·创新之城最靓丽的底色。

(二)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紧扣綦江区一点三区三地发展总体思路,在解决地区产业接续、生态治理、社会稳定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时,针对固体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精准识别问题原因,因地制宜制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长效性的建设任务。

坚持统筹协调。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融合,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业发展绿色转型、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框架下,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将固体废物精细化综合管理水平提升与城市精致化管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衔接;统筹工业、农业、生活、消费等领域各类固体废物的产生、收运、利用与处置管理需求,整体推进,补齐短板,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坚持社会共治。人民群众既是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方,也是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主考官,更是保护生态环境生力军。必须加强宣传引导,着力解决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市场主体发育滞后、社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更好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自我约束作用,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积极性和监督作用。

(三)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綦江区全域,包括3个街道、17个镇,规划对象为包括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和其它固体废物在内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年限为2021~2025年。

(四)主要目标

2025年,无废城市基本建成,全区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效果明显;分类收运体系全覆盖,基本实现固废无倾倒;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提高,基本实现资源无浪费;处置能力与实际产生量相匹配,基本实现设施无缺口;数字化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实现监管无盲区;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基本实现保障无缺位,全面形成全类型、全覆盖、全过程的固体废物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基本建成源头管理精细化、贮存转运规范化、过程监控信息化、设施布局科学化、最终处置无害化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新体系。

专栏1綦江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目标

序号

固体废物类型

具体指标

2020

2025

指标

属性

1

危险废物(不包含医疗废物)

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

100

100

约束性

2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

100

100

预期性

3

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

100

100

约束性

4

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资源回收率(%

10

20

预期性

5

无害化处置率(%

100

100

约束性

6

一般工业固废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70

预期性

7

生活垃圾

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

100

100

预期性

8

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

90

100

预期性

9

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6

100

约束性

10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12.3

≥14

预期性

11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40

70

预期性

12

农业固体废物

病死猪集中无害化处理率(%

100

100

约束性

13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84.86

≥85

约束性

14

秸秆综合利用率(%

90.53

≥90

预期性

15

农膜回收率(%

88.28

≥90

预期性


三、规划任务

(一)危险废物(除医疗废物)污染防治规划

1.强化危险废物源头减量

严格项目环境准入,落实源头污染防治要求。强化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管理,对照《重庆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对所有产生危险废物的新、改、扩建项目实行严格预审,对项目产生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处置去向进行可行性及合理性分析,并提出危险废物管理要求。对危险废物处置方案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不予通过环评审批。建设项目配套的危险废物贮存、处置设施落实不到位的,不予通过环境保护竣工验收。

推进工艺技术提升,减少源头污染物产生量。完善有利于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财税政策。深入推进产废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培育清洁生产示范企业,落实危险废物污染防治重点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并鼓励其它排污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和引导危险废物产产生量大的企业加强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深化生产过程分析,加强企业生产工艺改造、设备升级,使用无毒无害原材料,鼓励和引导企业制定危险废物循环利用或减量计划,建立台账,提升厂内循环利用水平,逐步降低危险废物产生量。

2.加强危险废物收运体系建设

建立工业源危险废物收运机制。完善园区内危险废物收集和贮存制度,解决零散收集和贮存成本高、落实去向难、处理成本高等问题。开展小微产危企业摸查工作,将相关单位纳入管理范围,并明确各相关方在产生、收运、处置等各个环节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全面推广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体系建设,探索通过危险废物综合经营单位开展延伸服务、第三方专业服务、属地政府统一服务等方式,探索建立服务中小产生源的区域(园区)危险废物专业收运机制,由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上门服务指导规范化贮存,每月提前申报统计,定时、定点、定线精准清运,第一时间实施无害化处置。

完善社会源危险废物收运系统。推动传统销售企业、电商、物流公司等利用销售配送网络,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实现生产企业对其废弃产品的回收。以全区移动通讯、机动车销售与维修、电动自行车销售等行业为重点,依托生产或经营企业、处理处置企业建立废铅蓄电池回收网络。

推进生活源危险废物回收体系建设。结合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加强含汞、镉、铅、镍等废电池、含汞荧光灯、含汞温度计等有毒有害垃圾收运,健全生活源危险废物回收体系。

3.提升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

全面摸清本辖区内危险废物产生的种类、数量和处置方式。以区为整体,根据不同地区危险废物的产生情况,统一配置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解决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几个,在哪儿建的问题,实现危险废物处置资源的共建、共用、共管。精准施策,重点针对电解铝渣等废物的处理问题,积极引入最新的处理技术。鼓励重庆旗能电铝有限公司等危险废物产生量大的企业自行建设危险废物回收或处置设施,以危险废物经营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为手段,支持全区现有危险废物经营企业通过技术提升与创新,提高经营水平。加大对政策扶持力度,竞争选择经济技术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的运营或投资人。应对需填埋处置危险废物如页岩气开采中油基钻屑等危险废物的能力缺口,辖区内新建1座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场,实现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到2025年,全区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4.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

推行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制度,在重点产废单位落实一物一码精细化管理,提升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实《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合作协议》、《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合作机制》相关文件要求,建立完善跨区县跨区域的危险废物联动管理机制,简化相关流程,充分共享资源,避免处置能力重复建设。统筹安排转移计划,根据綦江区危险废物产生情况结合对方处置能力建立辖区内主要危险废物转移白名单制度,提前通报转移计划、危险废物类别和数量等信息,提高效率效能。力争到2023年度,跨区县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初步形成。

5.深化危险废物环境应急及风险防控

深入推进突发环境事件危险废物跨区域、跨部门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危险废物应急处置现场指挥与协调制度及信息报告公开制度。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工作,突出全防全控。切实将危险废物风险防控纳入全区日常环境监管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对工业园区、重点涉及危险废物企业开展动态监控。严格监督落实企业危险废物管控主体责任,明确企业、政府环境危险废物管理职能,增强环境应急处置体系和救援专业化队伍建设。严格监管执法,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不定期组织开展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经营单位的检查评估,并定期公开检查评估结果,形成公众参与监督的制度。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和工程防范措施,全面开展企业环境隐患排查、风险评估、预警、应急及责任追究等工作。依照《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评级指标》的内容,强化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管理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日常环境监管和差别化管理的依据,同时纳入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


(二)医疗废物污染防治规划

1.加强医疗废物源头监管

深化落实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等相关规定,对医疗机构感染性医疗废物、药物性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和输液瓶(袋)从产生源头分类投放于暂存点,分区规范化贮存,分别交由有资质的处理企业进行回收处理,实现医疗机构废弃物处置的定点定向管理。

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资源回收利用。加强全区医疗机构使用后的,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集中回收处置工作。全区各医疗机构要根据《医疗废物名录》,将医疗废物和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瓶(袋)进行分类收集、运转、暂时储存等,并将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按照塑料瓶、软袋等不同材质种类进行分拣,并安排专门人员与重庆环创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做好交接工作,配合做好称重核对、交接、签字、台账记录和每季度结算。各级医疗机构不得将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中,不得自行任意处置,不得出售给个体商贩、废品回收站或交由其他单位处置,确保处置后的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流向及用途的可追溯性。

组织召开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培训。加强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定期举办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对全区医疗工作人员就医疗废弃物监管要点、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编制、管理计划、申报登记、转移联单和台账填报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指导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医疗废物分类的精细化水平、医疗废物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做好医疗废物管理计划、申报登记、转移联单和台账填报等。

2.完善医疗废物收运体系

加快完成医疗废物收运一体化体系,着重推进农村乡镇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建设,按照就近集中、转运收集的模式,建立以乡镇中心卫生院及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为节点的医疗废物中转贮存体系,推动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体系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确保全区医疗废物分类收运覆盖率100%

3.提高医疗废物处置能力

深入推进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建立以街镇中心卫生院及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为节点的医疗废物中转贮存体系,推动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体系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确保医疗废物合法安全处置。到2025年,全区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4.提升医疗废物全流程监管水平

制定出台医疗废物管理细则,从制度、人员、设施、资金等方面给予规范指导。梳理医疗废物管理各环节事宜,合理划分各部门职责,运用互联网+”技术,督促各医疗机构和医疗废物运输及处置机构通过电脑端和手机端登录医疗废物管理信息子系统,及时申报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实时登记录入医疗废物转移、运输和处置情况。建立医疗废物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加强各部门协调,联合执法,确保医疗废物管理全过程均纳入政府监督范围。积极推广全区启用医疗废物电子联单。

开展医疗废物年报登记工作。督促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废物申报登记子系统上及时完成每年度医疗废物申报登记工作,摸清医疗废物产生及处置去向底数的。

强化信息系统技术指导。通过建立医疗机构工作QQ群、电话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及时解决各医疗废物产生机构和运输处置企业在使用医疗废物管理信息子系统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针对医疗废物管理信息子系统各项业务操作印发指导性文件和系统操作指南手册,进一步提升了该系统的易用性和操作性。

5.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应急响应体系

将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工作纳入重大传染病疫情领导指挥体系,强化统筹协调,保障所需的车辆、场地、处置设施和防护物资。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制定完善医疗废物处置应急预案,规范应急启动程序,明确定点医院、集中隔离场所、封闭管理小区(村庄)涉疫情医疗废物及按疫情医疗废物管理的生活垃圾收集、贮存规范要求,建立医疗废物应急运输、处置梯队,确保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有力有序开展。


(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

1.促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推动三线一单精准落地,全面推行生态+”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产业路径,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绿色化、特色化、集约化水平,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对机械制造、建材、有色金属等重点产废行业企业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实现生产过程清洁化、制造工艺绿色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固废产出。着眼于长远,助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实现,遵循将固体废物减量化处理从后端向前端转移的思路,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积极引导新能源、新材料等项目优先布局綦江,以工业园区为核心,积极推进重点骨干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提升改造,引进培育一批先进环保企业,引领生产方式向绿色、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实现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2.完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统计机制

强化台账管理,督促产废企业建立健全一般工业固废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管理台账。组织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摸底调查、利用处置能力调查评估。统一工业固体废物数据统计范围、口径和方法,细化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衔接排污许可证制度,形成分类基础上源、流、量清楚的基础数据库,并定期动态更新。

3.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加强废钢铁、废铝、废旧轮胎、废塑料、医用输液瓶(袋) 等主要再生资源领域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创建,力争培育 1—2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培育再生铝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推动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产业与火电、化工等上游产业精准对接,到2025年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保持在70%以上。以符合环保安全要求为前提,积极推进实施工业窑炉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危险废物、医疗废弃物等项目。

依托渝南片区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探索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多途径资源化利用,逐步减少历史遗留固体废物贮存总量。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与基地范围内上游煤电、有色、化工等产业协同发展,与下游建筑、建材、市政、交通等产品应用领域深度融合,打通部门间、行业间堵点和痛点。在矿山行业建立梯级回收+生态修复+封存保护体系,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在钢铁冶金行业推广固废不出厂,加强全量化利用;在煤炭行业推行煤矸石井下充填+地面回填。在建筑建造行业推动建筑垃圾原地再生+异地处理,提高利用效率。推动赤泥、煤渣、原灰、脱硫石膏、矿渣、赤泥等多产业、多品种协同利用。

围绕全市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发展战略。对綦江原有桥河组团、北渡组团、食品园区3个工业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促进园区内产业链循环链接,聚焦十四五期间国内新能源需求,着眼以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不足的现状,大力采用低碳清洁生产工艺,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业创新发展,形成资源循环就地转化和利用的优势集聚地,打造全国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发展垃圾综合利用产业。依托本地发电厂,推动布局垃圾发电铝渣产线。探索构建垃圾发电收费制度。推动工业固废利用产业高端化发展。推动各产业链固废协同资源化利用技术和固废源头减排技术,促进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向高性能化、高值化良性发展。大力推动园区节能降碳,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用低消耗、少排放的高新技术产业替代现有少量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鼓励发展质量型、效益型、循环型、节约型工业。园区内新上项目要达到国家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严控高能耗外资企业。围绕园区内主导产业,加强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加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快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等综合利用,实现园区内产业循环组合、物料循环使用、能量梯级利用。注重现有先进技术推广,引进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的建材产业,加速电铝动力车间废渣的循环利用,推广铝液直供,降低铸造能耗。园区内建立固体废物统一收集及循环利用体系,提高固体废弃物处置和综合利用水平。

依托綦江工业园区现有技术基础,联动重庆市及其他地区技术研发资源,推动工业园区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与高校开展合作,推广应用尾矿库低成本高效胶结填充技术。依托工业园区内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科研力量,加强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的合作,推动煤矸石生产建材和复垦绿化等规模化利用,重点推广研发煤矸石生产净水材料、胶结充填专用胶凝剂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依托重庆京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发应用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技术。依托泰山建材、重庆大学等,推广应用工业副产石膏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扩大副产石膏生产高强石膏粉、纸面石膏板等高附加值产品规模。将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新产品纳入首台(套)体系,各级政府部门给予首台(套)相关政策支持。积极推动一批大宗工业固废项目落成投产。

推进全国重点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及绿色产业转型。对采煤沉陷区实施以沉陷区综合治理+矿区生态修复+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绿色转型为核心的区综合治理及绿色产业转型EOD项目。在綦江区全国重点采煤沉陷区156平方公里的空间上,重点实施松藻煤矿等五矿一厂(逢春煤矿、渝阳煤矿、松藻煤矿、打通一矿、石壕煤矿、洗选厂)的沉陷区综合治理。其中,对采煤沉陷区的约63471平方米的危房和360125.17平方米的闲置房屋进行改造;依托4.5平方公里的安稳镇新型智能产业园为中心,对南部矿区约3909.1万吨煤矸石、渝新公司移交五矿一厂的2334万吨煤矸石和关停小煤矿遗留的1575万吨煤矸石进行综合利用,利用方式主要为煤矸石和废石灰石以及建渣生产水泥用料、活性矿粉和建筑砂石料。通过煤矸石等尾矿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盘活沉陷区的高价值闲置资源,支撑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推动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材产业绿色转型。

持续推进非煤矿山的综合治理,采取关大扶小、淘汰落后、严格许可等综合手段,淘汰小弱散,规模化整合资源,对龙塘村砂岩矿、岔滩村煤矿和遥河村石英砂矿等24个矿山进行政策性关闭。引导矿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推动非煤矿企业机械铲装率达100%,推行露天矿山进行防污降尘工艺改造。对已建成的绿色矿山开展回头看,对复核不符合绿色矿山创建标准的,按照先移除,后整改的模式进行处理。对辖区内尚未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或建设不达标的矿山,严格按照《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相关要求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或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规范管理,力争到2025年区域内所有非煤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

4.优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体系

健全规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细化各管理部门与产生、收集、运输、利用处置单位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的污染环境防治责任,明确相应管理管控要求。探索建立完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信息平台,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来源、流向、二次污染物处理等情况进行联网监控,实现全过程实时监控和电子联单管理,充分共享和对接全市现有的数据和系统,采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管,实现可追溯、可查询的管理目标。


(四)生活垃圾污染防治规划

1.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落实《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统筹各部门力量,明确其在推动绿色生活中的职能定位,建立部门联络机制,明确各自工作内容、考核方式、时间节点,形成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合力。加强对各级部门绿色指标和政绩的考核,督促制定适合绿色生活方式的实施计划,引导政府实现绿色管理方式的转变,把推动绿色生活方式作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严格落实《綦江区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强化生活垃圾分类要求。总结示范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机制。加强对果蔬生产、销售环节的管理,落实相关鼓励政策和规范要求,积极推行净菜上市。深入推进光盘行动,推广小份菜、分餐制等,引导餐饮企业免费提供剩餐打包服务。开展绿色快递邮政工作,落实重庆市“9796”工作目标。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产品,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引导农村居民开展卫生厕所改造工作。

2.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健全各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深化改革任务、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保障、重点提案调研的工作内容,压实各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工作资金保障制度,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效运行。不断夯实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根据办公机构、居民住宅区、交通物流场站、商业服务网点、公共清扫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工业企业和文化教育场所等各场所的生活垃圾分类需求,合理设置垃圾投放和收集点。加强厨余垃圾收集转运,按照集中转运为主、分散转运为辅、直运为补充的要求,优化中心城区转运站布局,分批升级改造保留转运站。逐步扩大餐厨垃圾收运范围,优化厨余、其他垃圾收运规程,严格做到日产日清。加强农贸市场、果品(菜)市场和超市厨余垃圾等分流收运能力。到2025年,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100%

3.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统筹规划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其配套收运系统工程,保障綦江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质量,持续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有序开展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稳妥有序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逐步扩大厨余垃圾处理能力,推广偏远农村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到2025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

规范垃圾填埋处理设施运营。提升既有填埋设施运营管理水平,聚焦垃圾进场管理、分层分区作业、防渗与地下水导排、渗滤液收集处理、填埋气收集利用、雨污分流、恶臭控制等重点环节,根据填埋场环境管理目标,合理评价填埋场现状、环境管理的差距和潜力,识别填埋场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控制因素。

4.健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设施

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利用两网融合,加快一体化垃圾分类回收网络建设。统筹规划可回收物集散场地和分拣处理中心,持续推动在21个街镇新建生活垃圾二次分拣站,新建7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站项目,实施精细化分拣和全品类回收,实现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加快建设再生资源利用设施,鼓励采用市场化招商等形式引进一流企业,补齐资源化利用企业技术水平不高的短板,推进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规范可回收利用产业链,全面梳理可回收物处理设施运营情况,提升既有设施管理水平,严控二次污染,推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向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转变。


(五)其它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

1.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处理

促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积极落实《重庆市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推进綦江区作为重庆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验区建设,以辖区内产业园区为核心,加快园区内绿色建筑相关产业发展,全面启动安稳组团新型建筑智能建造产业园区建设,构建100万立方米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产业体系,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统筹协调全区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并形成长效机制。逐步提高可装配、可重复使用的建材和部品部件在临时建筑、道路硬化、工地临时性设施等配套设施使用。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新建公建项目推广装配式建造,全区城区出让或划拨土地上的新建项目推广装配式建造。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推行绿色建造方式,提倡绿色构造、绿色施工、绿色室内装修,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量。加强规划设计管理,鼓励采用基坑回填、矿坑修复、土地复耕、园林绿化等方式进行渣土消纳,减少余土总量。

促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建立建筑垃圾分类统计制度,对房地产开发、道路建设等施工工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重量及体积进行系统摸排估算。对重大建设项目建立建筑垃圾处置台账,明确建筑垃圾产生数量、处置去向。推广应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扶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发展,加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工程技术示范。加快建设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设施以及建筑垃圾消纳场。开展渣土消纳场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渣土清运过程及消纳场现场管理。到2025年,全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

2.促进农业固体废物处理全量使用

落实《綦江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意见》相关文件要求,创建现代农业绿色农业产业园区,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把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作为核心任务,推广集约化经营、生态化生产相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建立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推广机制。园区内推行新型减量增效技术,推广使用缓控释肥和有机肥、配方肥,发展绿色种植,推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果蔬种植新型环保种养结合模式。

落实《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重庆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率,提升秸秆综合化利用水平,拓宽秸秆还田渠道。以区域内市场主体为依托,加强五化利用,强化试点示范区域效应,带动全区持续开展秸秆综合化利用工作。选取基础较好的村镇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

推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养殖,对已有畜禽养殖区进行标准化升级,加强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考核,提升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配套设施整改,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努力实现养殖粪污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循环利用,推动畜禽养殖节本增效,减少源头污染。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配套设施整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85%以上。

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府办发〔201957号)和《重庆市綦江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持续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完善村、街镇回收转运区集中分拣贮运区加工企业加工三级农膜回收利用模式,优化废弃农膜回收网点和贮运中心布局,将农膜回收与街镇基层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场镇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相结合。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强化宣传引导,采用多种渠道开展农膜回收的宣传科普,让农户充分认识到农膜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引导农民规范使用0.01mm以上标准地膜,积极参与农膜回收,实现农户自愿交售村镇回收站点加工企业加工处理的利用体系。每个赶集场镇至少建设1个废弃农膜回收点(站),全区至少建成1个贮运中心。积极推广新型生态地膜、秸秆地膜等易降解替代地膜。力争2025年底,废弃农膜回收率达100%,废弃农膜处置率达100%,农民满意度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废弃农膜的有效回收。

推动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督促农资经销商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宣传工作,按照谁使用谁交回、谁出售谁回收、谁生产谁处理的原则,正确引导农资经销商及农户不乱丢弃包装废弃物。设置奖励机制,激发农户和农资经销商的回收积极性。


(六)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能力建设

1.加强固体废物跨区协同共建

推动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级战略,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建立常态化生态环保合作协同机制。主动融入成渝地区现代化产业系统,共建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绿色化升级,从源头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聚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积极推动綦江万盛生态环境保护联防共治,不断完善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设施,提高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在十四五期间投资500万用于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建设,有效处置綦万两地餐厨垃圾。加强固废危废协同治理,统筹规划建设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设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积极推动北渡组团360亩危险废物综合处置项目建设,提高固废危废无害化处置和综合利用水平,协同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构建生态环境协同监管机制,建立区域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机制,开展交叉执法、联合执法,互认证据材料,增强跨区域违法案件的响应和查处能力。

落实綦江与自贡签署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市区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固体废物协同治理,推动固体废物区域转移合作,建立健全固体废物信息化监管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基地和危险废物资源处置中心,推进毗邻地区处置设施共建共享。

2.完善固体废物规范管理体系

完善固体废物监管制度,加强固体废物监管能力建设,以深化机构改革为契机,建立部门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各类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转移、利用、处置等环节的部门职责边界,提升监管能力,形成分工明确、权责明晰、协同增效的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构建与防控环境风险需求相匹配的固体废物监管体系,加强固体废物监管和综合执法能力建设,增加人员编制,明确监管执法人员,引进第三方服务,落实监管经费、装备,强化监管执法人员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固体废物产生单位、经营单位等企业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整改不达标企业。

3.提升固体废物精准监管水平

建立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大平台,与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平台融合互通,完善申报登记、审核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提高管理效率。强化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经营年报、危险废物转移等企业网上报告数据质量抽查核查工作机制,对拒报、瞒报、谎报、漏报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完善危险废物管理系统,开发视频监控、定位跟踪、手机客户端(APP)等功能,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探索建立与交通运输、商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部门数据互通、信息共享。

4.提升固体废物依法监管能力

落实固体废物违法有奖举报制度。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倾倒固体废物行为。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的协调联动,对违法案件综合运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手段依法从严查处。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机制,对直接向环境排放固体废物的违法行为,依法迫征环境保护税。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的协调联动,实施环境违法黑名单和产业禁入制度,形成环境执法高压震慑态势。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能职责

健全协调机制。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能,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推进对规划实施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组织管理,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和难度问题,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切实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落实主体责任。固体废物产生单位要切实履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纳入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严格依法依规建设和运营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和利用设施,确保固体废物全过程规范管理,造成污染影响的,需承担损害评估、治理与修复的法律责任。

(二)严格督查监管

严格督查机制。推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执行情况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巡视督查,切实解决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中突出问题,重点关注工作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强化监管水平。推进监管手段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切实发挥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在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中的作用,利用固体废物大数据、无人机测控等新兴技术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环境监管,有效防控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风险。强化社会监督,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公众依法参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社会监督。

(三)加大财政支持

拓宽资金来源,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的原则,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财政把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列入预算并逐年加大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固体废物设施建设。

落实政策保障,积极落实支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各类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行绿色信贷,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项目的信贷投放。

(四)提升技术研发

严格执行固体废物收集利用处置设施建设的国家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实现项目达标达产。加强对固体废物资源利用的科技研发投入,积极鼓励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试点和示范推广。依托产废量较大的企业,深入研发高质量再生资源产品。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固体废物资源利用技术、设备和鼓励自主创新等方式,探索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技术,建立一批示范性工程项目,加快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应用的转化周期,强化固体废物利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五)强化宣传引导

推进信息公开。各职能部门要依法公开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信息,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重点行业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其产生的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排放总量,以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

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固体废物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全民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持续开展全覆盖、分层次、多样化的各类宣传培训活动,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带动公众积极参与。


附件重庆市綦江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

序号

名称

主要内容

完成

时限

牵头部门

配合部门

1

危险废物

推动1座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场建设,北渡组团占地360亩,对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填埋。

2025

高新区管委会、区生态环境局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2

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

对工业园区一般固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进行技术改造

2025

高新区管委会

南州城市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3

完成180万吨磷石膏综合处置。

2025

区经济信息委

区生态环境局

4

生态修复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33公顷。

2025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相关街镇

5

推进金鸡岩洗选厂及打通一煤矿、石壕煤矿、渝阳煤矿等关闭煤矿煤矸石堆场的整治。

2025

綦创公司、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相关街镇

6

推进关闭煤矿矿井水治理,完成3个煤矿矿井废水达标整治。

2025

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街镇

区生态环境局

7

生活垃圾

新增建设48处垃圾分类投放点、16个垃圾分类积分超市(再生资源回收点)、16个厨余(易腐)垃圾堆肥池。新增16个垃圾分类示范村。

2025

区城市管理局

相关街镇

8

实施街镇生活垃圾收储转运及垃圾场治理工程,在21个街镇建设生活垃圾二次分拣站,新建7座生活垃圾转运站等。实施建筑垃圾处理项目、生活垃圾场渗滤液二期工程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修复项目。

2025

区城市管理局

区财政局、南州城市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9

新建一座日处理量约500吨的垃圾处理站。

2025

区城市管理局

相关街镇

10

建成綦江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站,占地面积55246m2,建筑面积24349.67m2,发电量16632.69×104kWh/a、售(上网)电量14137.79×104kWh/a。设计日处理垃圾能力为1000吨,服务范围包括綦江、万盛等区县。

2023

区城市管理局

相关街镇

11

完善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设施,有效处置綦万两地餐厨垃圾。

2025

区城市管理局

相关街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中心

新媒体矩阵

营商环境

微博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