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诉农药故事,守望大地丰收

这个星球上
没有一个行业如此饱受争议
它保护着生命的怒放
也会伤害环境与生命
背负双刃
一路风雨
它的名字叫农药
一、公众对农药有太多误解
近年来,如“毒花生”、“毒豇豆”、“毒韭菜”、西瓜“爆炸”、“避孕黄瓜”等引起轩然大波的农产品质量舆情事件,无不与农药有关。人人谈“药”色变,一提到农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有毒”。
真实的情况是,农药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人们对“农药有毒”的印象也不一定是真的。
二、人离不开医药也离不开农药
讲到这里,请问大家:“人生病时,吃不吃药、打不打针?”大家肯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啰。人生病了哪有不吃药、不打针的?”请问大家“在吃药打针时,人们有没有认真考虑过医药也是有毒性的?”
农药与医药,两者都是“药”,都是用来治害、医病的,只不过医药针对“人”,而农药则针对植物。没有人对生病吃药感到过一丝的困惑,但是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不少人却有着太多的不解和疑问。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人们为什么也离不开农药。
(一)农药为人类远离饥饿-保驾护航、功不可没
翻开历史不难发现,‘饥饿’这两个字始终与人类形影不离。所以,我国老祖宗会从心底里发出‘民以食为天’的呼号。即使在今天,人类可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却依然有近10亿人口饿着肚子。缘由是而粮食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目前只有两条途径:一是少吃饭。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条路走不通;那么只有第二条路可走了,就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三大法宝农药、化肥和杂交技术。比如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水稻稳产增产的问题。如果没有农药,粮食生产供应无法保障,全世界将会闹饥荒!
十三亿人吃饭需要农药。在温饱为第一要务的年代,农药牢牢守护着粮食安全,守卫着中国人的饭碗;在我国,像乾隆盛世1.8亿人口,一亩地产200斤粮食,不用使用农药,还过得去;我国解放初期的4亿多人,一亩地生产400斤粮食,可以使用一点生物农药,解决基本温饱;现在要保证13亿人的吃穿住,如果一亩地生产800斤粮食以上,就必须使用农药。而且中国现在每年进口的大豆、水稻等,还需要7亿多亩耕地。 “一滴农药不用,可以说是难以做到”。
现代农业需要农药。科学家做过试验,如果不施农药,因为病、虫、草、鼠的侵害,会使农作物受损75%左右,其中由于病虫害引起减产的达53%。十九世纪的爱尔兰大饥荒曾使得爱尔兰人口锐减近1/4,而造成饥荒主要是因为马铃薯晚疫病导致的减产绝收。可以说,假如没有农药,今天地球上的人口将至少饿死一半!
(二)农药,在人民的健康生活保障上,功不可没!
蟑螂、虐蚊不仅很吓人、毛骨悚然,而且还会引起食物中毒,传播肝炎、结核、疟疾、登革热等多种疾病。而上世纪四十年代发明的农药DDT在防治害虫以及卫生防疫方面贡献巨大,为此该发明者还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们必须清楚,假如没有农药会引起‘天下大乱’。能保障人类健康的,不仅仅是医药,还有从源头上消除‘病源’的农药。
三、在农业生产上能不能不用农药?答案是否定的
农药好比是把“双刃剑”,农药是有副作用的,有消极一面;但是夸大副作用、“因噎废食”,因副作用而否定农药,主张全面禁用农药的悲观论调是不科学的,也不是实事求是的。
(一)四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农药。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种庄稼要使用农药?过去没有农药,我们的祖先不是也生存下来了吗?” “这里必须纠正一种错误的说法。不是过去不使用农药,而是人类早在4500年前便发明了农药。在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防病,我国《齐民要术》也记载了农药的应用。
(二)不使用农药的农产品不一定安全。
目前,农产品因真菌感染而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真菌毒素有300多种,如常见的黄曲霉毒素。另外,农产品在储藏、运输过程中,如果不进行防腐保鲜处理,极易感染大肠杆菌而发生腐烂,人们食用后会引发急性肠炎等疾病。而使用农药可减少生物毒素和病微生物的污染反而更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据检测,不使用农药的农产品残留的黄曲霉毒素,要比使用农药的高出一倍以上。所以,我们不应该盲目迷信没有使用过农药的农产品。
(三)中国农药绿色安全。
使用量比发达国家低10%~20%,而且中国对剧毒、高毒等农药管理是很严格的,而美国、日本使用剧毒、高毒比中国多,如百草枯水剂在中国停止使用,而中国的农药企业大批生产出口到美国使用。1983年我国就停止六六六、滴滴涕的生产和使用。至此,中国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已淘汰43种高毒高风险农药,限用23种农药,促进中国农药行业的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现在低毒、微低毒产品比例超过82%,高毒产品降至1.4%;制剂产品朝环保方向发展,悬浮剂、水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等环保剂型比例逐年提高。
(四)农药残留不超标并不可怕。
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可能含有农药残留。中国农产品是,国外农产品也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无残留。很多人认为“食物只要有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就是不安全的”,这显然是错误的。 “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有农残不代表有害!我们不要把农产品农药残留“检出”等同于“超标”,把“超标”等同于“有毒”。
四、守望绿色田野,打造健康餐桌
“是药三分毒,何况是农药”,食品安全关键在科学用药。农业农村部从2015年起,在全国全面推进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和绿色防控,取得显著成效。随着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的实施,用历史上最严厉的制度管理农药,农药会越来越安全,越来越高效低风险,从而保障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守望绿色田野,打造健康餐桌,是时代需求,大势所趋。”绿色田园呼唤智慧生物农药智慧生物农药。作为探索“智慧生物农药”的先行者,重庆大学夏玉先教授带领科研团队,以大米和食用色拉油为主要原材料,研发出了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杀虫剂。由于该杀虫剂具有广谱、环保、高效、安全、智慧、持续等六大特点,因此在业界有着“生物武器”的美誉,被媒体称为“可以喝的农药”。这种杀虫剂彻底颠覆了人们“农药=毒药”的认知,因为它的生产原料仅仅是食用油和大米。其效果却颇为神奇——既能消灭害虫又能保留益虫,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及产值。智慧生物农药能得到广泛应用,让“听取蛙声一片”的场景重回农村。
五、绿色农业和谐共生,为乡村振兴尽一份力
中央电视台全球首部科普纪录片《农药》播出引起强烈反响,《农药》为农药正名,农药本来就不需要正名。它只是在为人们生活更加美好、农业生产绿色优质默默奉献”。我们也一直追求创制出更高效更安全的农药,为共建和谐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之奋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站在新的起点上,承担起新的光荣使命,中国农药砥砺奋进,不断创新,必将为“中国人的饭碗”和“舌尖上的安全”继续护航,必将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贡献更多力量,必将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绘上绿色崛起!
(綦江区农业农村委 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