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据气象预报,从7月27日开始,我区大部地区陆续进入阶段性的晴热少雨时段,将持续至8月下旬前期。当前,大田辣椒进入盛果期,处于高温高湿、干旱少雨交替进行的季节,病虫害发生多,蔓延速度快,因此,要加强田间管理、抗旱防汛措施,以减轻高温少雨天气对辣椒生产不利影响。
一、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除草松土,破除土壤板结,加厚活土层,促进根系生长,增加透水性,增加土壤蓄水量,提高灌水效率。近根处浅,行间深,避免伤根;有条件地方用秸秆等进行厢面覆盖,减少水分散失。后期注意植株调整,及时整枝,注意摘除植株基部衰老叶片以利通风。
二、水肥管理
挂果期辣椒需水需肥量大,要平衡水肥供应,小水勤浇,受旱辣椒易脱肥,生长缓慢,叶小、根弱,需及时追施肥水,增强植株抗逆性。在高温来临前及时灌水,促进苗果并旺,连续结果,以达到丰收的目的。
1.水分管理。提前利用降水过程做好雨水蓄保及调度工作,以减轻高温少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等的不利影响。辣椒喜湿怕涝,水肥不可缺,近期高温天气增多,温度过高容易引起落花落果,注意及时浇小水,浇水时间以傍晚为佳,单次浇水量要小,不可大水漫灌。大雨过后突然暴晒,容易引起植株病害,需施药预防。搞好清沟理沟,做到沟沟相通,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做到雨停田干,并保持土壤干湿度均匀。
2.科学施肥。辣椒为多次成熟、多次采收的作物,生育期和采收期较长,需肥量较多,在辣椒采后及时追肥,以促进枝叶生长和开花分蘖。追肥量:看苗情追肥,一般施高氮、高钾、低磷型复合肥10~15kg或尿素5kg+磷酸二氢钾2~3kg;叶面喷施硼肥或钙镁锌肥以保花保果,预防脐腐病。追肥方法:结合灌水增施速效肥料,追肥要开沟浅施,薄施、匀施,注意少量多次,切勿过量追肥,以防烧根、烧苗;要多施腐熟农家肥、沼液等,提高土壤抗旱能力。
三、病虫害防治
雨季后高温干旱易发生病毒病、炭疽病、日灼病等,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对症采取措施。特别是栽植密度大、偏施氮肥、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可以加快病害的流行,要做到早查早治、防患于末然。喷药要错开高温时段,加大用水量,适当降低用药浓度,避免药害。
1、病毒病:高温季节,辣椒容易受病毒复合侵染。发病症状:植株上出现畸形叶,新叶不伸展,植株生长缓慢或“疯长”,或者出现顶部变黑、坏死,易造成整株落叶。发病规律:由病毒侵染引致,由种子、病株传播引起,通过田间农事操作和蚜虫传播。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蚜虫繁殖及病毒病发生发展;地势低洼、连作地、缺肥地,植株衰弱或偏施氮肥等地块发病重。防治方法:及时防治蚜虫、粉虱等;加强田间管理,多施磷、钾肥,常喷叶面肥,提高植株抵抗病毒的能力;药剂防治:可选用氨基寡糖素、宁南霉素等。
2、炭疽病: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受害初期呈水浸状绿色圆形病斑,边缘褐色,中心灰白色,具有同心轮廓纹。叶片常变薄如纸,容易破裂呈穿孔状,生黑色小点。叶片发病严重时易脱落。发病规律:高温高湿有利于炭疽病的发生和流行。植株根系发育不良也是致使辣椒发病的重要因素。此外,肥料不足或氮肥施用过多、栽植密度过小、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地块炭疽病发生早而重,往往成为发病中心。防治方法:可选用代森锰锌、苯甲·嘧菌酯、咪鲜胺、噁霉·乙蒜素等。
3、日灼病、脐腐病
由于受高温天气的影响,辣椒最容易发生日灼病、脐腐病等生理性病害。防治措施: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减轻干热风的危害;在病害防治的过程中添加海藻酸、氨基酸、钙肥等中微量元素。
4、虫害防治
蚜虫:可用氯虫·高氯氟、苦参碱、溴氰虫酰胺防治。
烟青虫:可选用氯虫·高氯氟、苏云金杆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氰菊酯、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棉铃虫:可选用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防治。
(农业农村委产业办 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