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基层政务公开 > 教育领域基层政务公开 > 教育督导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 索引号 ] 11500222750076936P/2024-00232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公告公示
[ 发布机构 ] 綦江区教委 [ 有效性 ] 有效
[ 成文日期 ] 2024-08-30 [ 发布日期 ] 2024-08-30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关于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督导评估认定自查报告

市政府: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办发〔2012259号)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调整重庆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督导工作安排的通知》(渝教函〔2013365号)要求,我区高度重视,组织专门人员对照标准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綦江是渝南门户,南接贵州,北靠重庆主城,幅员面积   2182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7个镇、基本区情特征:历史源远流长。公元619年建制南州,至今已有1393年建县历史。人文底蕴深厚。1926年重庆最早的党组织诞生在綦江,有邹进贤、王良等众多知名革命先烈。綦江农民版画蜚声中外,是中国农民版画之乡干道交通便捷。境内渝黔、綦万两条高速,210303两条国省道,渝黔、三南两条铁路纵横交错,距重庆主城半小时车程,是重庆向南出海的重要陆上大通道。资源禀赋良好。煤炭、煤层瓦斯、铁矿石等矿产储量以及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区产业基础扎实。作为重庆的老工业基地,境内有多家市属大中型企业,能源、材料、装备制造、现代煤化、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基本形成,是中国西部齿轮城、西南地区重要的煤电化产业集聚区、重庆能源基地。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14亿元,同比增长11.89%,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綦江区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是全国课改先行区和示范区。一直以来,我区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树立健康尊严,张扬个性的理念,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城乡统筹,促进配置均衡。截至目前,全区有公办学校103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小学48所、初中1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6所,普通高中6所,职教中心1所,教师进修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区有民办学校73所,其中私立幼儿园68所(学生10750人),小学3所(学生749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学生200人),职业技术学校1所(学生723人)。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有教职工5481(初中2442,小学3039)人,在校学生71553人(初中23338,小学48215),入学率100%

近年来,綦江区教育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9年綦江区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2010年《农村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推行“233”教研工作方式促进农村县域课程改革》获市政府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年《区域整体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获市政府一等奖;2014年《农村区域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督导评估指标达标情况

(一)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1.师资建设

生师比达标学校,小学98.65%、初中100%;学历提高达标学校,小学100%、初中100%;岗位结构达标学校,小学100%、初中100%

2.校舍场地

生均校地达标学校,小学91.89%、初中98%;生均校舍达标学校,小学94.59%、初中100%;生均体育场馆达标学校,小学91.89%、初中94%

3.功能室建设

实验室配齐率,小学98.65%、初中98%;六大功能室配齐率,小学95.95%、初中92%;图书室配齐率,小学100%、初中100%;小学生均教学设备值1118.5元、达标率100%,初中生均教学设备值1368.86元、达标率100%

4.信息技术设备

校园网配齐率,小学100%、初中100%;多媒体配齐率,小学98.65%、初中98%;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小学14.2台、初中18.2台,计算机配齐率,小学97.30%、初中100%

经认真自查,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达到重庆市办学标准10项以上指标要求,自评分为:95.5分,符合申报要求。

(二)政府工作推进情况

区政府积极作为,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在学生就近入学、教育投入、队伍建设、体制机制、管理与质量上下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认真逐项自查,本指标得分为101分,符合申报要求。

(三)校际均衡状况

我区通过统筹教育资源配置、重点倾斜农村边远薄弱学校的方式,进一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校际均衡状况差异系数小学0.3728、初中0.4016 ,达到教育部规定要求。

(四)公众满意度情况

通过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师、学生家长其它群众发放调查问卷及实地走访的形式调查公众满意度,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1200份。公众满意度94%。其中,人大代表满意度95%,政协委员满意度94.6%,校长代表满意度100% ,教师代表满意度93% ,家长代表满意度97.2% ,短信调查满意度89%,随访调查满意度91%

经自查评估,公众满意度达85%以上,符合申报要求。

、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机制建立,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效推进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和区教委主任为副组长、区政府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教委,由区教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创建工作。同时成立建设项目协调工作组,确保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订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明确了区政府各部门工作责任,分解了创建目标任务,按照均衡发展专项规划抓落实。二是制定方案,打表推进。区政府及时研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印发綦江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綦江府发〔201519号),对创建工作及时作出安排部署,确定了我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项目推进的办结时间,区级相关部门和单位(学校)严格按要求打表推进,三是明确监督、严格问责。我区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由监察局牵头负责,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二)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在市、区各级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区教委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认真贯彻十八大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战略部署,在全市范围内率先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召开全区教育综合改革报告会,将专项改革上升为区级战略部署,争取形成区域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模式,为全国农村区县教育改革探路。

一是变单一强力推进改革为多元化自主改革。遵循政府主导、教委主管、学校主体、教师主人原则,由学校根据校情自主选择项目,征集改革项目100余项,实现项目动态管理,定期优化淘汰,增强了改革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将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划拨学校自主制定政策发放。精简年度考核指标60%,减少对学校办学行为干扰。指导南州中学等4所试点学校自主制订发展规划,实现一校一目标,一年一诊断,一校一评价,今年即将延续到全区涉及主要负责人调整学校20余所,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了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人终身学习、全面发展、愉快工作、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的科学教育政绩观;把教育综合改革纳入区委区府工作重点。区教委提出了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位师生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了健康尊严,张扬个性的先进办学理念。全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的教育观得到了优化、更新,校长确立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师树立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家长形成了正确的成才观,达到了办学理念的均衡。

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均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经过实践,创造出了10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但爱学习,而且会学习,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大批农村孩子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学习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见解,敢于超越教材,敢于超越教师,敢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是城乡共享课程资源,促进课程开设均衡整合体育、艺术、科技、劳技等课程资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选修与必修相结合,在所有学校广泛实施2+X项目,培养伴随学生终身的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特长,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兴趣、劳动和阅读习惯。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了农村学生享受体育、艺术、科技、劳技专业教育的公平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公平;编写了校本教材,免费提供学生使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了全区城乡教师共享的数字课程资源库,做到每所学校有数字校园,每位教师有工作室,解决了农村学校课程资源瓶颈问题,做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过几年的努力,城乡学校开齐开足课程的比例大致相当。

四是改革学校评价制度,促进发展机会均衡 “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质量发展性增量评价,农村学校有了奔头,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明显提升,30多所农村薄弱学校在区教委的素质教育质量目标考核和办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一等奖,成了硬件不优办学水平优的学校。近两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数据显示,除农民工子女入学和居住地变换正常转学外,择校现象在我区已基本消失。实施 指标全到校、综合素质评价、多元录取的中考录取制度改革。将高中学校计划内招生指标划分为综合录取、多元录取、诚信推荐录取三类,各占88%10%2%。重点高中综合录取计划内指标均衡到校,城乡学生升入重点高中机会均等,多元录取、诚信推荐,特长学生升学机会公平,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五是改革成效初显,做好示范引领综合改革案例全国表彰《区域推进农村地区课程改革》教研成果被国务院评为基础教育最高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多元协同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案例被21世纪研究院评为第四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最高奖优胜奖,是全市迄今唯一获该奖项的单位;改革经验各级会议交流,《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綦江探索。素质教育督导工作经验6次在全国会议和国际会议上交流,并2次举办全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研讨会。创新课堂教学五步教育督导法,得到国务院督导办充分肯定,市教委印发专报全市推广。在全国率先实施学区自治试点,得到教育部、市教委高度关注。

(三)大力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解决人民群众入学难问题

区规划局在组织编制《綦江区城乡总体规划》以及指导各镇编制镇总体规划时,在用地布局上,保证优先考虑中小学用地,并根据规划人口合理确定各类中小学用地规模,确保学校满足使用要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区国土房管局承诺坚持按照特事特办、专人专办、限时办结原则,对学校教育用地予以大力支持。

在解决学生就近入学时,一是科学合理划定招生区域。区教委统筹,各学区、学校提前半年调查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数据,及时划分招生区域,及时制定招生程序、及时确定招生对象。二是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划定就读学校,解决随迁子女、进城务工子女、拆迁户子女、中途返回户籍地子女入学问题。三是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有接受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均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特殊学校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三种方式确保残疾儿童接受教育。四是坚持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根据初中学校生源数量、学生就读习惯等因素,把每年高中招生统招计划85%划分到初中学校,很大程度解决了义务教育择校难题。五是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实现零收费为低保、贫困、孤儿、残疾等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并实现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大学的资助体系,保障所有适龄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

(四)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确保三个增长达到国家要求

区政府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年提高区级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比重,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一个比例落实到位。落实教育费附加征收政策和政府土地出让收益、城市建设配套费等政府性收入按一定比例计提取教育资金。区财政局千方百计拓展经费渠道,保障全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资金投入的同时加强资金监管,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近三年,基本做到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比例。每年财政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预算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学校按不低于公用经费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近三年累计投入教师继续教育经费1027万元。在教育经费使用上,重点向农村边远薄弱学校倾斜。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近三年,累计征收拨付城市教育费附加9090万元,征收拨付城市建设配套费8504万元,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11743万元。

(五)加快学校基础建设,确保基本办学条件到达要求

我区在2015年政府投资项目的基础上新增教育类建设项目11个,其中整体迁建项目4个,改扩建项目7个,总投资2.3亿元,新增校舍面积约7.5万平方米。该批项目于20155月启动,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前期手续的办理,进入招标环节,要求于201512月前全部开工建设,20169月建成投入使用。同时,按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本着高效节约的原则整合学校资源,以保证达到要求。在精细化管理学校附属设施项目建设中,赶水中学、羊角学校等27个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6845万元,可让3000多名学生住宿,有效解决边远学生就学远的难题。另外,还科学布局了莲石中学、民族小学等9个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总投资1198万元,可解决200余名边远学校教师住宿难题,让边远学校教师分得来留得住

(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增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后劲

一是统一城乡编制标准,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区教委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报同级编制部门核定,城乡统一按小学119、初中113.5的标准核定,村小及教学点按班师比12的标准据实配备。2015年印发《关于教育卫计系统补充工作人员的意见》明确了通过公开招聘、考核招聘、特岗计划招聘等形式每年补充教师300名左右的长效机制。2015年通过公开招聘补充新教师272名(其中特岗计划招聘音体美教师26名),有效解决了中小学体艺学科教师紧缺矛盾。新进教师优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充实和提高了基层师资力量和素质,保证各学校开齐开足课程。二是政策倾斜支持农村,吸引教师留在基层。2009年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绩效工资时,结合綦江区情,根据学校地理位置、交通和艰苦程度,对边远农村学校教师每月100—450元农村教师津贴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国家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及街镇工作补贴,全区乡村教师津补贴最高达每人每月1200元,居全市最高水平,有力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备。极大鼓励了山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我们还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方面向广大基层学校倾斜,对有村小和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实行加分政策,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留在基层,扎根山区。边远学校教师招不来、派不去、留不住的现象逐步得到改善。三是骨干名师带动成效显著,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12年起,开展区级名师、学科首席教师和校级骨干教师评选,对评出的区级名师、学科首席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实行严格的管理与考核,不搞终身制,并对三类骨干教师给予每年3000元、2000元、1000元的经费鼓励。组织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每学期开展送教下乡送课下乡等活动,带动、引领和辐射基层学校和山区教师,促进共同成长。四是率先探索教师管理模式,引导师资有序流动。2009年全区率先在全重庆市成立教育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将学校人变成系统人2014年制定了《关于印发綦江区教育系统教职工调配管理办法的通知》,对教师流动的原则、程序、办法进行了明确。2015年通过支教、顶岗学教、巡回走教、校际交流等方式交流教师259名(其中:乡镇间调动25人、城区考调71人、秀山支教8人,校际交流155人),教师交流面已达5%。建立了城乡结对联盟学校共同教研等柔性交流,开展了年轻后备干部异校提拔、挂职学习制度,鼓励优秀骨干教师到其他学校挂职锻炼。五是实行了校长任期制,建立了校长交流制度2015交流轮岗校级干部114名,校级干部交流面达28.6%。我区还强化了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多方支持争创教师进修学院,启动教师继续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得到市教委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集中80学时的集中培训学习。

(七)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确导向

按照国家《教育督导条例》、《重庆市教育督导条例》的要求,区政府于20157月成立了綦江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和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并在全区建立了督学责任区制度,确保教育督导长效推进。任命各类督学75名,建立起责任片区督学制度、督学公示制度,工作管理进一步完善。贯彻落实市教委减负提质十项规定,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依法依规开展镇街教育督导和学校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四、主要问题

(一)学校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

随着新区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镇,大量适龄儿童集聚城镇,导致城镇学校教育资源十分紧张,偏远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相对过剩。因此,全区教育资源还需要根据城镇建设规划调整优化。

(二)干部教师队伍素质需进一步提升

干部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矛盾仍然存在,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不高

城乡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存在较大差距,城乡之间、校级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有差距,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等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中心

新媒体矩阵

营商环境

微博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